工作压力是指因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对人产生的压力,工作压力是当前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压力既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一个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健康的消极因素。
基本定义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
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
潜在来源
1、环境因素:主要指经济、政治和技术因素。
2、组织因素:组织内有许多因素能引起压力感,例如,所做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工作负担过重,同时令人讨厌,难以相处的老板等,都会给员工带来压力。
3、个人因素:压力因素具有可加性,压力是逐步积累和加强的。每一个新的持续性的压力因素都在增强个体的压力水平。
单个压力本身可能无足轻重,但如果在业已很高的压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要评估一个员工所承受的压力总量,就必须综合考虑他所经受的机会性压力、限制性压力和要求性压力。
潜在的压力是否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的压力,还与个体差异性有关,诸如个人的知识、工作经验、社会支持等。
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压力源 | 主要因素 | 可能后果 |
工作条件 | 工作超负荷或负荷不足 工作的复杂性及技术压力 工作决策与责任 紧急或突发事件 物理危险 时间变化 | 生产线歇斯底里症 精疲力竭 生物钟紊乱 健康受到威胁 烦恼和紧张增加 |
角色压力 | 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 | 焦虑和紧张增加 低工作满意度与低绩效 过于敏感 |
人际关系 | 缺乏接纳与支持 勾心斗角,不合作 领导对员工不关心 | 孤独、抑郁 敏感 人际退缩 |
职业发展 | 升职或降职 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 抱负受挫 | 失去自信 焦虑增加 工作满意度与生产力降低 |
组织系统 | 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健全 派系争斗 员工无参与决策权 | 动机和生产力低下 挫折感 对工作不满意 |
家庭工作交互影响 | 引起压力的生活事件 (如婚姻、家庭问题等) | 焦虑和紧张增加 身心疲惫 |
职业应激的负面影响
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只要其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都比较适当,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有益于保护机体。
但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职业应激中,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1.对工作不满意、厌倦感、无责任心,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误增多。
2.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等,并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
3.还可导致危害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迁怒于家庭成员等。
职业应激的警告信号
1.性情的改变:原本话多的人话变少了、性格开朗的变沉默了、热情的变得冷淡,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沉,离群索居。
2.情绪的变化:开口讲话却容易伤感,或者容易激动、发怒、冲动,做事轻率。
3.工作时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畏难,工作质量粗糙。
4.生活规律的改变:失眠,疲惫,有的人对烟酒的消耗量比平常增加了。
词语解释
工具书中的解释
亦称“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应激。例如,工作负担过重(overload)、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机器对人要求过高、工作时间不规律、倒班、工作速度由机器确定、上班过远、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是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应激。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工作应激是指在机体工作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状态,它代表了机体对于环境压力的一种反应.工作应激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工作应激是指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过度的工作应激会导致疲劳、焦虑、压抑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精疲力竭症(burnout)等。
调整方法
工作压力是指因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对人产生的压力,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人内心的一种自我希望,适度压力能让人产生挑战自我的成就感,而过度的压力就会引起焦虑、沮丧等不良心理,从而引发身体疾病,如头痛等。因此应对工作压力首先要培养内心对工作的正确认知态度,同时配合一些外部方法。
1.静坐
很多白领对事业要求过高,都希望自己做到所在领域的最高位置,一旦受阻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沮丧情绪,或盲目放弃了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失去人生方向。
应对妙方:静坐休息
每天夜里用5-10分钟安静地坐一坐,集中精神想想对你来说可喜的事,并告诉自己:我们无法掌握将来,只能把握现在,做好现在的工作。
2.音乐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少,不少人都出现了工作“瓶颈期”,总感到无法突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绩。
应对妙方:倾听音乐+向朋友倾诉
当你接受一项重大任务时,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把烦恼向朋友倾诉,在交流看法中得到崭新的工作思路。
3.大笑
由年龄而产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职业女性中很常见,人近中年时刻担心失去年龄、外表的优势,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应对妙方:放声大笑每天不要紧绷神经,尽量在工作中放松自己,开口大笑,展示自己开朗、大方的人格魅力。
4.娱乐
许多白领爱跟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房、车、薪水处处不如别人。每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很失败。
应对妙方:下班娱乐
下班后暂时将压力抛开,约家人或朋友看电影,体会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或周末时让自己安静的休息一下,到郊外爬山、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缓解方法
购物疗法
心情不好时,去商场买回一件心爱之物,成功和满足的心理体验会让人大为开心,忘却烦恼和不快。
劲舞疗法
身心俱疲但又较年轻的中年朋友可到舞厅和迪厅狂野一回,不良情绪会得到宣泄,使长期抑制的大脑皮层得到彻底缓解。
旅游疗法
旅游不但可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还可活跃人体多巴胺系统,使丘脑、垂体和睾丸性腺轴得到协调。此疗法适用于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而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年男子。
吟诗疗法
吟诗抒情,不但可以给人的听觉器官美的享受,更有荡涤肺腑、宁神忘痛的心理效应。
睡眠疗法
睡眠是一种古老的情绪调节法,一觉醒来,大脑和身体都得到了休息,情绪也平静下来。
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理到缓解。
例如,司马迁惨受宫刑而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因遭遇失恋才写出世界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应该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前,有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天不下雨,她就挂念卖雨伞的大儿子没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忧心开染房的二儿子不能晒布。后来,有个邻居对她说:“你怎么就不反过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儿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儿子就可晒布。”老太太一听恍然大悟,从此不再愁眉不展。这个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极好诠释。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讲得更为明确。曾有一名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何在?”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说:‘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观主义者。”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厄运的时候,运用一下反向心理调节,从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
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帮助你用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
该文章由作者:【萨萨里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