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自从有汉字以来,汉字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约为3500至4500字,因为其中有些符号,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文字,或者那个时代的生僻字,给今天甲骨文字数的统计制造了大麻烦。
历史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不过此书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用途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以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81个。
人名用字也符合这个规律。1988年国家语委语用所汉字室对14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抽样选取了57万条姓名,统计结果表明:57万条姓名的人名用字仅为4141字。而其中的1505字就覆盖了57万条姓名的99%,剩下的2600多字仅为1%的人所使用;而在2600字中超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6763字)的仅有500多字,使用人口不足0.1%。有很多人因为他们的名字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怎么念、不知道怎么写,如果用电脑,更不知道怎么输入,这都是生僻字捣的乱。
该文章由作者:【恒河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