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拼音:zī)是汉语通用规范字二级字。此字始见于春秋晚期金文。此字本义是水名,即淄水,在山东省中部。后引申为古州名,隋置,后又引申为黑色。
基本释义
1.〔~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2.古同“缁”,黑色。
详细解释
淄 zī
〈名〉
(1) 中国水名 [Zi River]
(2) 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源出莱芜县东北,流经临淄市东,过广饶县境,汇合小清河入海
(3) 山东省新泰县的羊流河
(4) 中国古州名 [Zi prefecture]。隋置,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5) 〈形〉 黑色。通“缁” [black]
不曰白乎?涅尔不淄。——《史记·孔子世家》
化白于泥淄。——《太玄·更》
在涅贵不淄。——崔瑗《座右铭》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侧持切《集韵》《韵会》《正韵》庄持切,?音菑。水名。《水经》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又州名。《广韵》春秋时属齐,汉为济南郡,宋文帝改淸和郡,隋置淄州。因水以名焉。
又县名。《广舆记》淄川,属济宁府。临淄,属靑州。
又通作菑。《周礼·夏官·职方氏》幽州,其浸菑时。
又黑色曰淄。《後汉·皇后纪》恩隆好合,遂忘淄蠹。《集韵》俗作?,非。
该文章由作者:【八进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