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拼音:zhòng、ch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质量或密度大。又转义表示分量;又表示程度深,如:重伤;繁重。也表示紧要,如:重要;还表示不轻率,如:郑重。以上义读zhòng。“重”又读chóng,表示再,又一次,实为“增加分量”引申;还表示层。如:重霄。
字源演变
“重”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右图)。《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重”形声字,从?(tǐng)声东。但从图形文字(左图1-3)来看,构形更像一个弯着腰的人正吃力地用背驮着一个上下捆扎着袋口如包裹状的东西(“东”),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看起来所背的东西异常沉重。这个图形文字所表示的,便是“重”字的构形。
金文的“重”字有多种写法。一种写法右边是“东”字,左边是个“人”字。“人”旁加“东”字,表示袋子很重(图1、2)。还有一种一种写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东”字。此构形将形体进行并划性简化,即将人形竖画和囊橐的象形文中的竖画共用,使人形和囊橐形并和为一体,成为图3那样的形体。春秋以后,下面又增加了“土”旁。在金文的基础上,这个字便发展成为小篆(左图6)汉隶(左图7、8)和楷书成了今天的“重”字。人形和囊橐形全失。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一,读音为zhòng
⒈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力。举~。负~。
⒉程度深:~色。~病。~望。~创。
⒊价格高:~价收买。
⒋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⒌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⒍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⒎言行不轻率:慎~。自~。
二,读音为chóng
⒈再,反覆,一次又一次:~新。~逢。~返。~复。~来。
⒉层,种:~围。九~天。多~领导。心事~~。
⒊[重九][重阳]夏历九月九日,中国於1988年定为“老人节”。
三、读音为chòng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详细字义
形
⒈
解释一。会意。字从千,从里。“千”指人走在“阡”上。“里”指“里程”。“千”与“里”联合起来表示“人走千里”。
本义:人行千里。
转义:双腿如同灌铅一般的沉。双腿有下沉感、下坠感。
转义的引申义:双、两、二、再;多。
说明:
1.“再”是“二”的意思,如“一而再,再而三”。
2.对下面的“解释二”,我们无从判断其正确性。其优点是可以解释“重”字的读音由来,其缺点是不能说清何以“重”可以有“再”的意思。本“解释一”的优点是可以说清“重”的义项“再”来源于“双腿”,缺点是不能说清“重”的读音来源。
解释二。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著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份量大,与「轻」相对。引申义:下沉感、下坠感。
⒉同本义[heavy]
重,厚也。从王,东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後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於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⒊又如:重器(象徵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於山;沉重(份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⒋指音强[(of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⒌又如:重读;重音。
⒍大[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於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⒎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⒏庄重,慎重[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⒐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於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⒑重要;紧要[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於社稷。——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於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⒒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⒓贵重;尊贵。[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贾谊《过秦论》
⒔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⒕浓厚;浓重[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⒖严肃;严明[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韩愈《原毁》
⒗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⒘严重[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方苞《狱中杂记》
⒙又
情稍重。
⒚重浊[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
⒈重量[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魏禧《大铁椎传》
⒉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⒊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army]
楚重至於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⒋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⒌权力,权势。[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⒍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⒎姓。
动
⒈重视;尊重。[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清·张廷玉《明史》
⒉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⒊加重;增加[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⒋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徵税。)
⒌崇尚;推崇[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⒍通「动」(dòng)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
⒈极;甚;十分。[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像》
⒉特别[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⒊另见chóng
重chóng
〈形〉
(1)(字源见“重”zhòng)
(2)重复,重叠[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双,成对[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多[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深(指距离)[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一个特定的辈份]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great]。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字典释义
重chóng
⒈再,反覆,一次又一次:~新。~逢。~返。~复。~来。⒉层,种:~围。九~天。多~领导。心事~~。⒊[重九][重阳]夏历九月九日,中国於1988年定为“老人节”。
重chóng
①又一次出现:~复、~现。
②再:~叙友情、久别~逢。
③层:万~山。又见zhòng。
【重版】重新出版。
【重瓣胃】〈生〉反刍动物胃的第三部分。内壁有书页状的褶,无消化腺。主要功能是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继续磨细,输送较稀部分入皱胃,同时吸收大量水分和酸。又叫瓣胃。
【重唱】多乐章声乐套曲之一。由两人或数人同时演唱同一首乐曲,分声部。一般有二重唱、四重唱等。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N=N-原子团,且该原子团的两端都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偶氮化合物。通式R-N=N-R。两个氮原子相连的原子团,只有一端与碳原子相连,另一端与非碳原子相连或无原子相连的为重氮化合物。如重氮甲烷(CH2N2)。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合】〈数〉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空间:~直线。
【重结晶】
①具有同素异构性的金属或多相性的合金,在加热或冷却中,通过相变温度时,改变晶体构造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可细化晶粒,改善金属或合金的性能。
②将晶体溶解或熔解,而後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一种过程。是提纯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兵反对内战的一次起义。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巡洋舰官兵举行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年3月19日,国民党政府出动重型轰炸机将其炸沉。
【重庆市】直辖市。位於四川省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运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而同国民党进行的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於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重温旧梦】再经历一次或回忆一下过去的光景。形容对以往时光的留恋。
【重霄】指极高的天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又叫九重霄。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九月初九,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重整旗鼓】指失败後重新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重奏】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演奏者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各自演奏不同的声部,到和谐、完美的效果。按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重zhòng
⒈份量大,跟“轻”相对:~型。举~。挑~担。~於泰山。
⒉程度深:~病。伤太~。盐味~。
⒊数量多:~兵。工作~。
⒋厚,高:~赏。~价收购。
⒌主要,要紧:~要。军事~镇。
⒍视为重要:~视。器~。〈引〉尊敬:尊~。敬~。
⒎不轻率:持~。稳~。慎~。
⒏加上:加~。
⒐[重力]也叫“地心吸引力”。物理学上称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⒑[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常用单位为克、斤、吨等。
⒒[重心]物体重量的集中作用点,不管物体的位置怎样改变,物体的各部都对此点保持平衡。〈喻〉事物的主要部分。
⒓[重点]整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⒔[重工业]主要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如冶金、电力、机器制造等工业。
⒕[重听]听觉迟钝,听不清楚。
通假字
重tóng1.通“穜”。先种後熟的谷物。2.通“童”。儿童。3.通“童”。见“重童”。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重部】柱用切(zhòng)
厚也。从?①东声。凡重之属皆从重。
【注释】①?:徐锴曰:“?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
说文解字注
厚也。?者、?也。
厚斯重矣。引伸之为郑重、重曡。古只平声,无去声。
从?。东声。
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10]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重·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2
古文:?《唐韵》柱用切。《集韵》《韵会》储用切,并音緟。《说文》:厚也。《增韵》:轻之对也。《易·系辞》: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礼·王制》:轻任幷,重任分。
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
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
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
又尊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
又尚也。《礼·缁衣》:臣仪行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
又数也。《左传·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注:重,犹数也。
又甚也。《礼·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战国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犹甚也。
又《淮南子·汜论训》: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贞正无邪。
又《战国策》:军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汉·张耳陈馀传》:从闲路绝其輺重。
又星名。《博雅》:岁星谓之重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重平县,属渤海郡。
又山名。《山海经》:有重阴之山。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韵》《韵会》柱勇切;《正韵》直陇切,并音?。《集韵》: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韵》:多也。《韵会》:毛氏曰:凡物不轻而重,则上声。因其可重而重之,与再重、郑重,皆去声。○按《说文》柱用切,厚也,即与轻重义同。《集韵》柱勇切,慎也,即与郑重义同。上去虽有二音,并无二义。古人三声通用,必谓上去异训,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过也。
又《广韵》直容切;《韵会》传容切,并音褈。《广韵》:复也,叠也。《易·乾卦》:九三重刚而不中。疏: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书·舜典》:重华协于帝。《礼·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辞·九辩》:岂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又谷名。《诗·豳风》:黍稷重穋。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切,先种后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左传·成二年》:重器备。注:重,犹多也。《释文》:直恭切。
又累也。《诗·小雅》:无思不忧,祇自重兮。笺:重,犹累也。《释文》:直龙切,又直用切。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释文》:直龙切。
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于重馆。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释文》:直龙切。
又车名。《诗·卫风》:猗重较兮。传:重较,卿士之车。《释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礼·檀弓》:池视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为之。《释文》:直容切。
又地名。《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飮马于重丘。注:重丘,曹邑。
又人名。《书·吕刑》:乃命重黎。传:重即羲,黎即和。《释文》:直龙切。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后,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礼·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复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犹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丧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韵》徒红切,音同。与穜同。谷名。
又与童同。《礼·檀弓》: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释文》:重,音同。
又《正韵》之仲切,音众。《前汉·匈奴传》: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韵补》叶直良切,音长。《道藏歌》:神畅感寂庭,默思彻九重。灵歌理冥运,百和结朱章。
广韵
复也。叠也。直容切。又直勇、直用二切。六。〖直容切,平锺定‖重声东部〗
重多也。厚也。善也。慎也。直陇切。又直龙、直用二切。四。〖直陇切,上肿定‖重声东部东转注字,金文从禾东从土,为种(植)初文〗
重更为也。柱用切。又直容切。三。〖柱用切,去用定‖重声东部〗[10]
集韵
传容切。复也。文十三〖传容切〗
柱勇切。厚也。善也。慎也。古作?。文九〖柱勇切又柱勇切〗
储用切。《说文》:厚也。一曰再也。古作??。文七〖储用切又储用切又储用切〗
该文章由作者:【朱翔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