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大阴谋》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制作发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吉恩·哈克曼主演的悬疑影片。于1974年4月7日在美国纽约上映。
该片讲述了窃听专家哈里以窃听别人秘密为生,不料反倒被别人所窃听,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现实,人人都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这便使人更加孤独、相互猜忌,加速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人的异化。
剧情简介
哈里并无什么怪癖,只是喜欢用电子仪器窃听别人的谈话。联邦调查局看中了他,出高价雇用他窃听所谓可疑分子的谈话。于是哈里隐姓埋名,神出鬼没地干起来。但这行本身卑鄙低贱,充满血腥,被窃听的那些人都受害无穷。其中有位会计师和他的妻子儿女就因此而遭杀身之祸。
听惯了人家谈话的哈里,有一天向神父忏悔说自己总是赚取免费的情报,说自己作恶多端。因为他将在旧金山一处人声嘈杂的公园里录到的一对青年男女的谈话反复播放时,赫然发现话中有话:有人在对他俩威胁、恐吓,甚至他俩的生命危在旦夕。这回哈里想帮助那对青年,却不知他俩身处何方而无从做起,他彷徨了。
主创团队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吉恩·哈克曼 | 哈里 |
约翰·凯泽尔 | 斯坦 |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 | 马克 |
辛迪·威廉姆斯 | 安 |
特瑞·加尔 | 艾米 |
哈里森·福特 | 马丁·斯泰特 |
Allen Garfield | 伯尼·莫兰 |
罗伯特·杜瓦尔 | 导演 |
Michael Higgins | 保罗 |
Elizabeth MacRae | 梅瑞狄斯 |
Mark Wheeler | 接待员 |
Robert Shields | The Mime |
Phoebe Alexander | Lsrceen |
Ramon Bieri | Man at Party |
Gian-Carlo Coppola | Boy in Church |
Richard Hackman | Confessional Priest / Security Guard |
George Meyer | Salesman |
Al Nalbandian | Salesman at Surveillance Convention |
Erick Vinther | Businessman |
比利·迪·威廉姆斯 | Man in Yellow Hat |
(演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职员表
制作人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弗雷德·鲁斯、Mona Skager |
导演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副导演(助理) | Charles Myers、Paul J. Crossey |
编剧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摄影 | Bill Butler、哈斯克尔·韦克斯勒 |
配乐 | 大卫·希尔 |
剪辑 | 赵汝钜 |
选角导演 | Jennifer Shull |
艺术指导 | 迪安·塔沃拉里斯 |
服装设计 | Aggie Guerard Rodgers |
录音 | Nathan Boxer、Michael Evje、Art Rochester、Howard Beals、Pete Horner、沃尔特·默奇 |
布景师 | Doug von Koss |
(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资料 | 曲目名称 | 演唱者 |
类型:原声碟 创作者:大卫·希尔 发行时间:2001年1月1日 | 1 Theme from "The Conversation" 2 The End of the Day 3 No More Questions / Phoning the Director 4 Blues for Harry(Combo) 5 To the Office / The Elevator 6 Whatever was Arranged 7 The Confessional 8 Amy's Theme 9 Dream Sequence 10 Plumbing Problem 11 Harry Carried 12 The Girl in the Limo 13 Finale and End Credits 14 Theme from "The Conversation" (Ensemble) | David Shire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获奖情况 | |
1975年4月8日 | 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对话》 | 提名 |
最佳原创剧本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
最佳音响 | 沃尔特·默奇、 Art Rochester | |||
1974年5月24日 |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 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 《对话》 | 获奖 |
评审团大奖 |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 ||||
1975年1月25日 | 第32届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吉恩·哈克曼 | |||
最佳导演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
最佳编剧 | ||||
1975年 | 第28届英国电影艺术学院奖 | 最佳原声 | Art Rocheste、 Nathan Boxer、 Michael Evje、 沃尔特·默奇 | 获奖 |
最佳电影剪辑 | 沃尔特·默奇、赵汝钜 | |||
最佳男主角 | 吉恩·哈克曼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
最佳剧本 | ||||
1975年 | 全美影评家联合会奖 | 最佳导演 | 获奖 |
制作发行
主创单位
制作单位 | The Coppola、The Directors、American Zoetrope、派拉蒙影业 |
发行单位 | CIC(巴西、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西德、英国、瑞典、阿根廷);Carlotta影业(法国);Manga影业、Divisa音像、Suevia影业(西班牙);派拉蒙影业、CBS(美国);Buena Vista音像(英国、意大利);AVH、Leader Music(阿根廷);HVH(希腊);Arthaus(德国) |
影片上映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美国 | 1974年4月7日(纽约) | 美国 | 1974年4月20日(纽约) |
法国 | 1974年5月22日(戛纳电影节) | 英国 | 1974年7月11日(伦敦) |
丹麦 | 1974年8月30日 | 西德 | 1974年9月12日 |
意大利 | 1974年9月26日 | 阿根廷 | 1974年9月26日 |
巴西 | 1974年10月17日 | 日本 | 1974年11月23日 |
西班牙 | 1974年12月21日 | 瑞典 | 1974年12月25日 |
法国 | 1974年 | 比利时 | 1975年1月3日(根特) |
希腊 | 1975年1月24日 | 芬兰 | 1975年1月24日 |
波兰 | 1975年2月27日(华沙) | 爱尔兰 | 1975年4月25日 |
波兰 | 1975年6月16日 | 匈牙利 | 1975年7月17日 |
乌拉圭 | 1975年10月13日 | 葡萄牙 | 1975年11月12日 |
东德 | 1976年3月26日 | 葡萄牙 | 1983年3月23日 |
法国 | 2000年10月25日(再映) | 英国 | 2002年3月8日(再映) |
澳大利亚 | 2002年8月15日(再映) | 德国 | 200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 |
捷克 | 2007年7月3日(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 法国 | 2010年1月6日(再映) |
葡萄牙 | 2014年11月8日(里斯本&埃斯托利尔电影节) | ||
希腊 | 2017年11月10日(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
(制作发行参考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对话》的主题很明确,谴责没有隐私的现实社会让人多了一份孤独,多了一份猜疑。影片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现实,无论是谁,都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其实影片中还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人们过分依赖于高科技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改变,同时也会是一场灾难。(新浪娱乐评)
该文章由作者:【刘小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