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福位于福州市湖东路,是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暨文化共享工程中心,是国家二级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图书、报刊借阅和参考咨询等多功能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是福建省藏书、目录、馆际协作与协调、图书馆学研究和业务培训的中心。

福建省图书馆(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

省图概述

福建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图书、报刊借阅和参考咨询等多功能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是全省藏书、目录、馆际协作与协调、图书馆学研究和业务培训的中心。其前身是鳌峰课士馆附设的图书馆,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成为独立的全省性公共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新馆于1991年11月奠基,1995年10月落成启用,是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为全省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之一。新馆造型美观大方,汇集了闽西圆土楼、闽南红砖民居及福州、莆田民居等众多的福建地方建筑风格,辅以开阔的广场、草坪和3处内庭院花园,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福州市十佳优秀建筑景观之一。

新馆主体按功能分为中心、阅览、计算机视听缩微、展览报告、书库、办公等6个区域,用内走廊连成一个整体。建筑总面积22500平方米,设有19个不同类型借阅室,900个阅览座位,8层书库设计总藏书量330万册。位于东街28号的老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有少儿分馆和芳草书社(目前老馆正在改造中,少儿分馆暂迁至福建省博物院)。

省馆功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省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已经建立起包括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计算机检索、多媒体阅览、internet国际互联网站、电脑培训、专业教育、数据库开发、视听与缩微服务等比较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日均接待读者达2000多人次,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及国内外网上资源共享,并与国内外同行有着较广泛的业务合作与交流。

福建省图书馆在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福建省地区性联合编目中心及全省图书馆网上电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专题数据库建设,先后建立了“国企改革专题”、“WTO专题”、“闽版图书”、“闽台资料”、“福建省公共图书馆族谱联合目录”等近10个特色数据库。1985年以来,福建省图书馆连续六届被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1999年10月被文化部授予“一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省图历史

福建省图书馆创始于1911年2月。前身是清光绪三十年(1906 年)鏊峰课士馆附设的图书馆。新馆位于福州市湖东路227号,1991年11月奠基,1995年10月落成启用。该馆收藏古籍24万册,其中善本古籍2.4万册。闽台关系家谱、方志、诗文及契约文书等是其特色藏品。专用古籍书库3个,总面积1087平方米。由特藏部管理,工作人员10人,专设古籍阅览、裱褙组等机构管理、保护、修复古籍。

据1916年教育部调查:福建省图书馆成立于清宣统三年(1911)2月,藏书有善本142部,4913卷,常本1009部,41027卷。又善本不全者9部,1524卷。常本不全者90部,6335卷。新译书362部,887本。阅览人数每年约12000人。(见《教育公报》第三年十期)又据教育部1918年3月调查公布,福建公立图书馆藏书汉文2550种,共500238卷,26480本,按经、史、子、集编定。每季度阅书人数5000余人。阅书证券不取资。书目缮于木板列悬壁上。年经费2100元。馆长黄葆钺。(见《教育公报》1918年)

历史馆藏

二十年代初,馆舍驻兵,藏书收遭浩劫。后馆舍又充作省教育厅厅址,馆务停办。结束了图书馆雏形的建设时期。1928年10月,省教育厅长程时圭派侯鉴、谢大祉、姚大霖在原址筹办省立图书馆。1929年元旦恢复开馆,定名福建图书馆。同年8月,易名福建省立图书馆。由此走向比较规范、正常的发展阶段。该馆直属教育厅。馆长一人,由教育厅委托。下设总务、登记编目、出纳、阅览、典藏5股。事务主任1人,馆员十余人。

设置普通阅览室、杂志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民众阅览室、阅报室、革命文库。每天开馆9小时,其中晚上3小时。阅报室从早8点至晚10点。在南台设立巡回图书馆。藏28605册。月经费1400元。建立《福建省立图书馆远程》和各项规则。馆舍为旧式老屋三进改建而成,面积334平方丈。可供500人阅览。

至1935年,机构改设总务、征集、编目、典藏、阅览、袋钉6股。藏书70951册。人员17人。建立图书馆见习员制度,培育人才。设立图书交易介绍所和杂志小说流通部。年阅览216185人次,借出119224册次。1936年12月兼设民众学校,由馆员执教。

1938年春,迁沙县,借姜家、范家、徐家三祠为馆址,设三个阅览所,在永安设流通书站。设采编部、阅览部、研究辅导部、特藏部、总务部。

1938年底,藏书30841种,102593册,借阅234499人次。1941年12月统计,人员21人,藏书87127册,月经费28320元。这一时期,尤其在陈鸿飞(齐鲁大学文学士、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毕业)馆长主持下,看重型开展学术研究和业务辅导工作。自编“图书分类法”,举办政干团县图书馆馆长培训班,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小丛书”和《学林》,重视二次文献工作,组织省立图书馆读者教会,向全省发出征购闽志启事,并向全省各县立图书馆赠送书刊48种。这些机构的设置和业务的动作,为发挥省立图书馆各项功能和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1945年11月迁回福州东街原址。据1947年8月统计,藏书10万条册,人员19人,月经费63000元。及阅览1200余人次,3300余册次。这一时期,萨兆寅馆长主持馆务,重点抓推广、辅导、研究和地方文献工作。设立文化服务室、索引室、本省资料室、研究室,开辟珍本特藏、地方特藏、本省人著作特藏、名家藏本特藏;编贴馆报,举办学术讨论、展览;开展本省专史、目录学和金石研究;编印馆藏书目,重印《福建通志》,出版馆藏乡贤蓍作未刊稿本;附设高级图书馆科职业学校等。各项业务初具规模,逐步起到本省唯一全民文化知识机构的作用。

从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历任馆长有谢大祉(1928)、陈鸣则(1930)、黄翼云(1930)、王孝总(1934)、王勖(1940)、刘诚(1940)、陈鸣飞(1941)、张贻惠(1942)、熊耀球(1942)、萨兆寅(1944-1967)。

1949年8月17日后,军管会文教部接管福建省图书馆。据统计,藏书106455册,人员编制10人,馆舍面积814平方米,书库面积150平方米,特藏室面积94平方米。1952年改名省人民图书馆。1953年正式为福建省图书馆。

五、六十年代,福建省图书馆在藏书、人员、馆舍、业务、机构、规章制度各方面进行一毓的改造、调整、充实、拓展,形成全面繁荣发展局面。重点为党的中心工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研究服务,同时加强馆外鎏通、业务辅导、馆际协作、参考咨询、古籍整理、地方文献和二次文献工作,抓好基础业务建设。先后增设推广部、古书部、增辟红旗阅览室、专门阅览室(福建资料室、善本室、古书参考室、内部资料参考室)、福建历史人物专架、闽人著作专架、福建革命斗争史专架,中文外借图书全开架,送书下乡、下厂、下工地,建立辅导协作网,辅导普及全省基层图书室。

尤其是1957年及其后,贯彻中央“向科学进军”的战略决策,在省科委支持下,建立书目参考部(后改为外文部),实行外文科技阅览室、外文书、刊阅览室,突出为科研服务,实际起着“科技图书馆”据1959年上半年统年统计,藏书558654册,借阅282155人次,43891册次。1958年开馆时间每天曾达13小时以上。1964年,藏书755739册,其中线装书218787册,到馆277979人次,借阅826810册次。发外借证4536个。有阅览座500个。1965年,馆舍面积5373平方米,藏书773219册,人员48人。

1966年8月至1968年下半年,坚持开放报纸阅室与毛泽东思想学习室,其他均闭馆。1970年后逐步恢复开放。至1972年底,各项业务已正常开展。据1977年10月统计,馆舍面积8141平方米,藏书1258356册,年经费151000元,人员76人。设有采编、阅览、外文、参考、业务5组及办公室。

1978年馆舍扩大为10998平方米,藏书140万册;年借阅25万人次,50万册次。1980年底藏书达161529册。

1977年12月开辟科技资料阅览室,加强情报服务工作;1982年改部室制,增设报刊部、书目参考部、研究辅导部、特藏部;1984年改为馆长负责制,先后增设现代技术部、直辖市部和图书馆学研究室,开始着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加强学术研究,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后在管理人事制规章制度、服务模式、人员使用等进行毓改革,加强读者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馆际协作和自我形象宣传。1982年起衽招聘人才。加强图书馆学专教育,增加人才投资。

同年9月衽每周开馆82小时,为全国之冠。敞开发放借书证。据1984年统计,福建省图书馆藏书总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馆中位列第16,年经费和建筑面积均位列第12;书刊流通人次位列全国第3,仅次于上海、天津;购书费位列全国第3,仅次上海、江苏;阅览座席位列全国第5。

馆舍布局

一楼

西北面:①中文报纸(包括馆藏1901年以来的大陆报纸和台湾、香港、澳门版报纸),供阅览。

西南面:②中文现刊(即当年期刊),开架阅览。该室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检索。

东南面:③中文过期期刊(即当年以外的全部期刊,包括1901年以来的期刊),供阅览。部分热点期刊和过刊供外借。

东面:④缩微资料、缩微制品。包括部分馆藏古籍善本以及1949年9月前的福建、台湾版报纸、期刊等缩微资料。

二楼

西北面:①近5年来有关中文科技类图书及最新科技图书,供阅览。

西南面:②第一外借室:社会科学各类图书(文学类除外),供外借。

南面:③第二、三外借室:文学类、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供外借。

东南面:④“书友园地”热门书刊,凭书友卡外借。

大厅:⑤读者自修厅。

东面:⑥录音资料、盲人有声读物;录像资料(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少儿卡通片、电视连续剧及各类史地、经济片等)。

东北面:⑦电子文献,主要是光盘资料。包括计算机学习资料,教学类、游戏类资料,百科性、科普性资料及视频点播(国产故事片、港台故事片、欧美故事片、科教片、电视连续剧)。

北面:⑧Internet阅览厅,提供网络资源利用。

三楼

西南面:①社科类新版图书,供开架阅览。

南面:②中文工具书和中文图书基本书库,是本馆的主要藏书,包括保存本及工具书(包括各类辞书、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书目、索引、表谱等近5万多册。尤以各学科词典、专业年鉴、学科手册、各类机构名录、大型百科全书以及台湾版工具书为多)。设阅览室提供阅览。

大厅:③卡片式馆藏目录检索系统。

东面:④古籍、地方文献、谱牒等近40万册。其中古籍善本4000多部,占全省现藏古籍善本50%以上,居全国第11位。供阅览。

东北面:⑤装潢装饰艺术精品图书,供阅览。

四楼

美国俄勒冈交流图书专区​西南面:①英文、日文、俄文等外文图书、期刊约28万册。其中现刊400余种,过刊4000余种。供阅览、外借。东南面:②外文工具书。包括英、法、日、俄、美百科全书,《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等。供阅览。东北面:③港台澳、东南亚文献3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供阅览。

文献资源

福建省图书馆藏书,自1906年以来,经过近百年的汇入、搜购、捐赠、接收,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图书馆。其主要来源有福州焉谊、致用、鏊峰、凤池四书院,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社藏书,螺洲陈宝琛藏书,崇安潘氏、福州郭氏藏书,龚氏大通楼藏书,惠安陈念庭和孙经藏书,莆田康爵冰寄庐藏书,左海林石庐金石版本,沈氏斋藏书以及乌山图书馆藏书和其他私家藏书(如陈文涛、张祥云、陈绍宽等),还有傅家、石景宜等和美国俄勒冈州的赠书。六十年代初,发现、鉴定、校勘、收藏抄本《榴花梦》。据1987年统计,古籍文献22376种,其中经部1073种,史部5790种,子部5203种,集部8273种,丛部2037种。

善本4080部,20286册,占福建全省现藏古籍善本50%以上。其中元刻本《方舆胜揽》、明刻本《李氏东书》、清刻本《台湾府志》、《靖海纪》(木活字本)、《金薯传习录》、清抄本《福建海关资料汇钞》,以及徐勃、谢章铤、曹学全、郑杰、陈宝璐、沈祖牟等的批校题跋本。除历代珍贵文献、金石拓片之外,还入藏21种外文文种出版物,以英、俄、日为多。重点是电子、机械、化工、轻纺、农林水产、医学、海洋、造船等类图书。八、九十年代重点收藏各地文史资料统计资料和谱牒等地方文献。形成以福建资料、地方志、闽人著述、文史资料、谱牒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库。

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1987年12月统计的数据,福建省图书馆藏总文献量在全国居第26位,期刊收藏总量居全国第32位,自然科学文献收藏量居第28位。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文献收藏量第15位。古籍文献收藏量居全国第28位,善本收藏量全国第11位。而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达研究级学科文献水平。

馆藏资源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

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中文报纸

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4.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

中文期刊

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图片资料、画报)1.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

中文图书

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

古籍图书

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姓氏谱牒

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地方文献

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外文图书

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外文报纸

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视听资料

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

电子资源

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

数字资源

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

缩微资料

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

外部资料

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

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

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读者须知

(1)进入各种阅览室、外借室必须寄包或将包放在门口由管理员看管,可携带文具、笔记本、教科书等进入,但从本馆外借室或其他图书馆借出的图书(扉页贴有图书馆专用条形码)禁止带入阅览室。

(2)因阅览室每日需统计读者人数,故进入各种阅览室前须刷卡(刷本馆借阅卡带有磁条的卡均可)登记后方客入室阅览;无卡者登记身份证号(自行用键盘输入)后也可进入。

(3)二、三、四楼的各有一间开放式的自修大厅,允许自由出入和阅览各种自带或从本馆借出的书刊。

(4)维护图书馆的安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馆。

(5)凡进入本馆的读者应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尊重工作人员,讲究文明礼貌,请用文明礼貌语言。

(6)保持肃静,禁止喧哗、吹口哨、打闹、唱歌,说话走路要轻声,入馆后请关上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影响他人。

(7)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严禁在馆内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脏物。

(8)衣着整齐,打扮得体,端庄大方。

(9)读者要自觉爱护书库和阅览室的书刊,不得圈划、撕页,严禁偷窃书刊。

(10)须严格遵守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时间附后)

所获荣誉

1985年起,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年度的“文明单位”。

1989年被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称号。1998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

办证须知

福建省图书馆借阅卡①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均可持有效证件(身份证或军官证、户口薄、护照等)到本馆一楼大厅西南侧办证处办理福建省图书馆借阅卡),即办即用;②借阅卡的押金分五个档次:分别为:100、200、300、400、500元,读者根据需要自选押金档次;还有15元办卡费用;③每张借阅卡最高限借1—5本,所借书、刊价值不超过该借阅卡押金的50%比例;④允许借阅卡一人持卡,多人通用,但办卡人必须承担由借卡予他人所带来的后果;⑤退借阅卡时,须持办卡时的有效证件,先到我馆办理确认取消借阅卡的借阅功能,并退还现金;⑥借阅卡丢失,持卡人应尽快带上有效证件到我馆挂失,挂失前若造成损失,由读者自负。

小贴士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227号(省国土资源厅旁)开放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以及周五8:00-21:00周六——周日8:00-17:00周四8:00-12:00(周四下午闭馆整理)乘车路线:(1)乘坐2路、K3路、70路、107路、100路、322路在省图书馆站下车;(2)乘坐17路、46路、62路、106路、108路、133路,在市按摩医院站下车后往北走到湖东路口之后往西即到少儿分馆。地址:东街28号,乘车线路:2路、5路、55路、74路、88路、102路、117路、301路在东街口站下车

该文章由作者:【强国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