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妖楼,青海墓葬——东方金字塔,青海都兰热水血渭一号大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
建筑简介
九层妖楼是当地人对“血渭一号大墓”的俗称。血渭一号大墓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海都兰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
关于这座古墓的在当地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称作为“有妖怪的高楼”。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
因为吐谷浑在7世纪被吐蕃灭掉,当地人可能是害怕被自己祖先灭掉吐谷浑人的仇恨而将他们称作“妖怪”的吧。血渭一号大墓周围有许多小古墓,数量达200余穴。国际学术界把这个古墓群称作“热水墓群”。
这些古墓的墓主据考基本都是吐谷浑的王室成员,可见他们也是曾经称霸一方。吐谷浑是5世纪在青海之路上活跃的贸易之民,支配着东起今四川省西至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青海之路地区,掌握了东西贸易的全部势力范围。
6世纪有一位受吐谷浑保护西行取道青海之路的北魏的使者宋云,去天竺途中撰有《宋云行记》如此记录了途径吐谷浑都城:“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度流沙,至吐谷浑国。
途中甚寒,多绕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其国有文字,况同魏。风俗政治,多为夷法”。可见吐谷浑并不是现在当地人称为“妖怪”的野蛮民族,而是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
外形结构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
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当地农牧民群众因此也称它为“九层妖楼”。据计算,修这样的大墓需一万人修建一年以上。
主要文物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
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墓葬。
构筑形式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说,墓葬的这种构筑形式和风格,在中国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墓葬中出土的丝绸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色泽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而粮食陪葬品也只有显贵墓中才有发现。
因此,他们推测这座墓葬应为吐谷浑或吐蕃王公墓,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价值。专家建议对吐蕃古墓分布进行普查。
盗墓案件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都兰吐蕃古墓葬群近年来频遭盗墓贼光顾,考古学家建议应抓紧时间对这一地区墓葬的分布进行一次详细普查,以避免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文物派出所破获了一起盗墓案件,追缴各类丝绸制品、陶罐和棺板画等文物十余件。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大多数属国家二、三级保护文物。都兰文物派出所所长苏伟邦说,这已是他们本年度破获的第三起盗墓案件。
2017年,一群“盗墓贼”盯上了这座大墓,并从中盗走纹贴金锡盘、动物锡钣指杯等珍贵文物。此后,参与盗墓的贺某、马某等共17人相继落网,唯独王某一直在逃,并于今年6月被公安部列为A级逃犯。
6月22日,浙江省台州市警方发布消息,日前王某已在台州市天台县落网,并于21日被青海都兰警方带回受审。
该文章由作者:【陈振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