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内部蓝绿色,外部红棕色。华是一种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与其波长相近的小水滴时,就会出现光的强弱相间分布的情况,这就是衍射。如果外边一圈只是白色的就是月晕,是光透过卷层云产生的,这时可能就要下雨了。
相关现象
月亮
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前蜀韦庄《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清纳兰性德《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郭沫若《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月精
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综合性学术刊物。1927年1月在北平创刊。原为旬刊,1947年改为月刊,由设在成达师范学校的“月华报社”编辑出版,主编赵振武。抗日战争时期曾迁至桂林、重庆,一度停刊。1947年迁回北平继续出版发行。其第1、2两卷为报纸形式,8开,4个版面。自第3卷起改作杂志形式。原以卷期计算,自1947年变月刊后改以年度计算。
该刊主要登载伊斯兰教学术文化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内容包括中国伊斯兰文化之演进、伊斯兰学术思想之研究、中国各地穆斯林情况调查、中国伊斯兰教史料、伊斯兰国家的历史及现状、回民教育问题等,是国内探讨伊斯兰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论坛,该刊登载过金吉堂的《中国回教历史问题》、马心泉的《中国回教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王静斋的《中国回教掌故》、马松亭的《回教与人生》、《中国回教的现状》、尹伯清的《王浩然阿訇传》、傅统先的—《追求中的真宰》,以及庞士谦译作《回教法学史,和马坚译作《认主学大纲》等许多重要学术性文章。
此外,还连载了《全国清真寺调查表》和《北京市清真寺调查》,收集和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该刊栏目除论着、调查、译丛外,还辟有社论、时事述评、育论坫坛、学术讲座、讲演录、回教世界、笔记、史料及文艺等专栏。每期刊首都刊有一段“古兰诠注”。1936年曾出过一期《北平教案始末》。
该刊还报道海内外专题消息,篇末附有《中外教闻》和《穆民写真》。在迁出北平以前,该刊刊首还经常登载学术活动及清真寺照片。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刊虽处境困难。但仍刊登了大量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和报道,并公布了发表文章的立论原则为:“激励回民之国民气节,发扬回教杀身成仁之抗战美德,说明抗战建国必能成功之理由,联络回教世界,俾得国际上之同情,而予侵略者以政治上、经济上打击。”该刊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穆斯林先进知识分子为振兴民族,弘扬教义,致力文化建设,维护民族合法权益而兴办的舆论阵地。它在介绍伊斯兰学术文化,启迪民智,增进民族团结,宣传爱国主义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关诗句
1.李冶《相思怨》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2.潘纬《中秋月》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3.刘得仁《池上宿》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4.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6.戎昱《秋月(一作江城秋夜)》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7.和凝《宫词百首》
层台金碧惹红霞,仙掌亭亭对月华。
8.吕岩《秘诀歌》
饥餐日精,渴饮月华。
9.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10.司空曙《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
昼景委红叶,月华铺绿苔。
该文章由作者:【一听啤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