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的过程)

舆情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舆情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结论的过程。

方法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信息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信息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提示信息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

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和相关数据后试图得出某些结论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

注意点

舆情事件分期与类型界定

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身所处的阶段,一般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其次,应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一般主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

舆情分析基本框架

针对舆情的影响力、民众利益的关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脉络,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行动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至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无行动计划性;慎用政治化解读,分析有无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体制构成巨大冲击;被反华势力支持或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动的对象目标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至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要成为“非参与性的观察者”,而要防止成为“非观察性的参与者”,既要保持中立,又要敏锐。

图表制作

由于图表与列表能够清晰、直观、简洁、深刻、形象地表现舆情事件,因此其制作的科学规范化特别重要。

首先,一般常见的分析方法有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和流程图法等,应该根据舆情事件本身的特征科学选择图表,如趋势图、比例饼图、百分比柱图、流程图等,表格的设计则要简洁实用,科学高效;

其次,舆情分析图表在数据来源上要注意区分传统媒体、网络论坛、博客、问答网站等;

第三,在媒体类型上注意区分媒体历史形态、媒体控制类型与地域类型;

第四,分析舆情言论主体的身份特征,如媒体、官员、机构、意见领袖、网民等,进行社会化考察;

最后,在对各种观点做具体而微的定性分析时,为研究结果做结论时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避免为了结论的独立精确而牺牲材料的丰富性,应该兼顾赞扬、支持、中立、不关心、反对、谴责等不同态度,以防止观点遗漏导致分析结论偏颇,立体化、多层次、客观地反映我国转型期多元化社会的不同利益诉求,为决策和研究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

原因

各级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需要实时掌握互联网舆论,对相关负面舆情及时获知并处理,避免负面舆情持续发酵恶化,对网络中相关热点事件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舆情趋势研判,为舆情处置、方针决策提供依据。

该文章由作者:【好听的用户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