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是由周全执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策划拍摄的十集医疗新闻纪录片。该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于2016年6月11日起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剧情简介
经过多番抢救,24岁的邹磊因海鲜中毒抢救无效死亡,医师车在前难掩自己的失落与无奈;吴慧琼、王敏祥和徐晓明作为救护车上的医生、司机和担架员,虽然一直奔波在急救前线,面对紧张的急救资源却也显得无可奈何;25岁的焦俞不幸离开后,他的父母在极度的悲伤中选择了捐献儿子的器官;当得知病情无法逆转时,一些患者则选择了在临终关怀医院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26岁的张丽君还怀有身孕,却不幸检查出了癌症。在医疗救护中总是发生着许许多多无法预料的变故和感人的故事,有奇迹也有无奈。该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每集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了重症抢救、120急救、公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等与医疗有关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反应了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周全表示,医院是人生四苦集中上演的地方,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地点,在医院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因此他希望以医院为原点,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生的无奈。
拍摄过程
拍摄前一年,主创团队就来到医院学基础医学知识,每天跟在医生后面查房、开会,学抢救知识、学无菌规范等。2014年冬天,4位编导就带队8个拍摄小组开始在上海几家医院蹲点拍摄。在2年的浸入式拍摄里,他们把摄像机搬进了上海的大小医院,抓取到了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
片名确定
《人间世》片名取于《庄子》,庄子的生死观了然、通透,他把生死当作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生为死的前奏,死为生的延续,最大程度地消弭了死亡恐惧。导演周全表示,之所以将片名确定为《人间世》,是希望把影片的主题再扩大一些,最终并不是讲一个医疗故事,而是通过医疗故事来讲述人与人、人与社会该如何相处,人与喜怒哀乐、与生老病死该如何相处。
主创团队
总导演 | 周全 |
策划 | 龚纾碧、郑健 |
首席编导 | 秦博 |
编导 | 潘德祥、董路朔、黄伊罕、范士广 |
执行编导 | 露真华、李莹、缪磊、何悦、夏天、刘钦博、李作祥、皱晶 |
摄像 | 刘佳强、王毅、翟元良、吴亮亮、刘水 |
执行摄像 | 孙瑞峰、唱红浩、高晓涛、郑建、杨书庆、李文鹏、彭浩、娄林 |
灯光 | 张勇 |
音乐 | 翟松、陈建强 |
解说 | 刘凝、张大鹏、王炜 |
制片 | 忻望、郭文琴 |
宣传 | 胡任华 |
总制片人 | 李振宇 |
播出监制 | 曾旭、陶秋石 |
监制 | 潘明华、李培红、刘卫华 |
音乐原声
片尾曲 | 《那些光》 |
作曲 | 孙丁仰沁 |
作词 | 孙丁仰沁 |
演唱 | 翟松 |
幕后花絮
第一次走进手术室的编导秦博因没有经验不知闪躲,被动脉血液喷溅到脸上。
纪录片播出后,编导秦博和摄像吕心泉一起,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完成了死后器官捐献登记。
拍摄时没有剧本,没有提纲,摄制组只是带着“理解”“信任”“临终关怀”等几个关键词,到医院拍摄。
在拍摄时,摄制人员将所有器材都“穿上了”防菌服,即使是病人的血溅到自己脸上都丝毫不为所动。
主创团队在策划该片时,听说了华山医院器官捐献的感人故事,于是决定把这一题材纳入片中。
器官捐献严格实行供体和受体的“双盲原则”,摄制组在拍摄中也遵循这一原则,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才拍下了供体捐赠的过程。
获奖记录
颁奖方 | 奖项 | 获奖者 |
2016年12月15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 最佳系列纪录片 | 《人间世》获奖 |
最佳纪录片导演 | 《人间世》导演组 获奖 | |
年度最佳纪录片 | 《人间世》 提名 | |
2019年8月“壮丽七十年 荧屏庆华诞”–“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主推片目 | 《人间世》入选 |
发行信息
宣传活动
2016年7月6日,片方在第五集《选择》的拍摄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行以“尊重医学,尊重生命”为主题的《人间世》线下活动,主创人员与医院的领导以及该集所拍摄的医生与患者一起参加了活动;8月21日,片方在北京举行“尊重医学,尊重生命”《人间世》研讨会。
播出频道 | 播出时间 |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 2016年6月11日起每周六20:35 |
广东卫视 | 2017年3月11日起每周六21:10 |
作品评价
《人间世》没有纠缠于众说纷纭的医患矛盾,它明智地回避了对自己能力之外的医疗体制改革之类的话题进行评说。然而它在纷繁综错的事象中鞭辟入里,直接抓住了它所要的意旨——谁都不容易,而最优选的方式就是理解,这种理解,一定是互相的。
观看《人间世》不免心情凝重,因为它触碰了人们生活的痛区。而这跟医院外面的明媚阳光和车水马龙一样,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有如此才构成完整的人生。然而该片又确实给予观众以真实可感的温情暖意,而且它让观众相信,“理解”才是事情最好的起始点。该片没有什么关于生死的哲学思辨,但是它朴素的人文情怀,就是最高的哲学。(《解放日报》评)
该文章由作者:【七枷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