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工程学院科技与艺术学院,2000年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验收为独立学院,2011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7年迁绍兴上虞办学。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550亩,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86.4万元;设有教学院部8个,开办本科专业29个;有专任教师364人,全日制在校学生7784人,其中本科生7704名;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
历史沿革
1999年,浙江工程学院科技与艺术学院成立。
2000年,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
2004年,浙江工程学院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学校随即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验收为独立学院。
2006年,于杭州余杭办学。
2011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
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由浙江理工大学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共建,与绍兴市上虞杭州湾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虞校区;同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2017年,迁绍兴上虞办学。
2019年,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5月,有26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艺、经、管、法、文等学科,其中省重点专业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专任教师3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68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5月,截止到2013年底,学院共完成了9个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分别是工商管理、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工作室)、英语、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另外,我院2014年度新确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专业,建设期为3年。
近年来主持国家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5项,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
1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十一五”纺织服装教育部委级优秀教材奖3部,入选“十二五”部委级教材1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4项。此外,学院独立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专利280余项,获国际国内科技成果奖励多项。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1门、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3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基地1个,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90余个。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艺术与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
省级“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模拟电子技术A、信号与系统、新媒体文案写作、招贴设计、数字摄影、建筑设计-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方法、创意实训、建筑结构A等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学
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湿法制硫酸催化剂合成与性能研究虚拟仿真实验
省级众创空间: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
市级重点专业:纺织工程
市级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灏宇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市级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基地:绍兴市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基地
(注:名单不全)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奖项18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4项、市级80项,在浙江省科技竞赛委员会组织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1项,共有6项市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通过结题验收,15项国家级、5项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中期检查,15项国家级、17项校级、38项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立项。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先后在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获奖,学校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浙江省内外多项比赛中获得多项成绩。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 2020至2021学年,学校有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5项、绍兴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目通过验收。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建有9个实验中心(室),其中有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
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9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科研成果
1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十一五”纺织服装教育部委级优秀教材奖3部,入选“十二五”部委级教材1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4项。
学院独立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专利280余项,获国际国内科技成果奖励多项。
名称 | 项目来源及等级 |
基于光纤传感的纺织小张力检测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杭州市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和消费特征分析 | 杭州市科技局 |
杭州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及其演变的经济、非经济影响 | 浙江省科技厅 |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整合的研究 | 浙江省科技厅 |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自主创新能力效应研究及对策 | 浙江省科技厅 |
浙江省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 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课题 |
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运作机制及支撑体系 |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 |
象山高塘色彩艺术表现与整体色彩规划设计 | 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 |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研究 |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子课题 |
科艺学院课堂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浙江理工大学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科艺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7月启用,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4层。设有艺术书刊、报刊、过刊、工具书和电子等5个阅览室、7个图书借阅室。截止2012年底,全馆拥有阅览座位1126个,读者用电脑90余台,并配有自助图书借还机、大型电子显示屏、电子寄包柜、复印机、24小时监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保证读者的借阅需求和图书馆的安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整体,现在编职工17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75%以上。下设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系统技术部和办公室等业务部门,为全院师生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服务。截止目前,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达5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5万余册。
馆藏中文期刊563种,外文期刊159种,报纸77种。其中,特色馆藏“艺术书刊阅览室”室藏服装、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绘画、书法、篆刻等中外文图书2416册、原版艺术期刊171种,并配有查询电脑、复印、图片扫描、拍照等多种现代设备。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建筑、艺术设计为特色,经济管理、机械、电子、人文等学科馆藏共同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充实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学校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中国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以专业系为单位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乡镇街道建立合作关系、与上虞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转型合作工作、争取横向课题或有偿服务合作项目、争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联的专利申请或纵向科研课题、在上虞主办或协办公益性活动、引进在地方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从事专业转型教学等合作活动,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溪乡人民政府、绍兴市上虞公证处、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与崧厦街道、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本地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与司法局、公证处、上虞区人大经委等合作开展培训活动;与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合作建设和运营抖音平台“小农看上虞”,合同经费81.96万元,组织学生参与上虞区陈溪乡环境卫生第三方评价方案研究及组织实施等多个相关课题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 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 标志色彩采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征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征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 标志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风
求,意为探索、寻取;是,意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笃,意为纯一、专一;实,坚实、实在。笃实,指纯厚朴实,忠诚专一。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
《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我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社团文化
据2022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武术社、Master街舞社、酷秀动漫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美化校园创意墙绘活动、图书漂流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服务日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熊杰 |
院长 | 王雄杰 |
纪委书记 | 骆惠英 |
副院长 | 阳盛益、王莹 |
党委副书记 | 许国成、陈拥军 |
该文章由作者:【姬丝秀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