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鼻目(学名Proboscidea)是哺乳动物一个目,只包含一个现存生物的科,象科,即大象。在冰川期有很多现已灭绝的物种,包括与大象相似的猛犸(長毛象)、乳齿象、恐象、铲齿象、amebelodon.已知的最早的长鼻目动物是Pilgrimella,接下来是始祖象。
形态
象类因上唇和鼻延长形成灵活的象鼻而得名,长鼻目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形高大。耳大。四肢粗大似柱,每足5趾,趾端有短蹄。仅有1对上门齿,为第3门齿,变成不断持续生长的硬齿质獠牙,没有其他门齿,也没有下门齿;没有犬齿;颊齿是高冠齿及脊形齿;有8颗乳齿的前臼齿和8颗门齿,所有的颊齿外形均相似,有许多横的釉质脊,但是在同一时期上、下颌每侧只有1颗牙使用,磨损的牙脱落后,由后面毗邻的牙向顶替。头骨短而高,骨骼小有许多空气腔;上唇和鼻子愈合,变长,形成一个长而且能弯曲的肉质的鼻子。鼻孔位于鼻的末端,高出颜面,鼻尖如手指状,可以用来挑取很小的东西。皮肤厚,体外有一层稀疏的须状毛。胃简单,盲肠大。乳头1对,位于胸部。睾丸永远在腹腔中,没有阴茎骨。没有眶后条;泪骨在眼眶里面。嗅觉、听觉发达,视觉较差。
习性及现状
长鼻目动物栖息于森林、大草原以及河谷等地带。集群生活。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现生种类仅有2种,即非洲象与亚洲象,分别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
历史进化
长鼻目(Proboscidea)动物,即象类,因上唇和鼻延长形成灵活的象鼻而得名,其它的特征有门齿发达形成象牙,体型较大,包括现存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长鼻目是现存种类不多,但是史前曾经特别繁盛,无论是现存类型还是史前类型,均有包括大家最熟悉的动物。
长鼻目动物原产于非洲,其祖先为大约5500万—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后期,出现于埃及、苏丹等地的始祖象。它的体形大小与家猪差不多,生活习性则近似河马。身体结构比较原始,并不特化,尚未出现大的象牙和长鼻,但第二对门齿已经比两旁的牙齿长大一些,有向大象牙发育的趋势,鼻子也比其他动物的略长一些。大约在距今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始祖象沿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支是恐象,一支是短颌乳齿象,第三支经过长颌乳齿象、剑齿象等阶段,最后进化到现代象。/n
恐象没有巨大的象牙,但下颌骨却有一对向下弯的大牙,颊齿的齿冠由两个尖的脊组成。它是从象的原始类型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旁枝,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和非洲,从中新世早期出现,一直到更新世绝灭。/n
乳齿象是始祖象的直接后裔,最早出现的是渐新世初期分布于非洲的古乳齿象。它的身体比始祖象大一倍,上门齿进一步发育,成为持续生长的、向下弯曲的长牙。釉质层仅限于牙齿的外侧。臼齿有三个横脊,所有的臼齿都同时使用,而不是一个接替一个生长和使用。/n
乳齿象类包括长颌乳齿象和短颌乳齿象。以嵌齿象和锯齿象为代表的长颌乳齿象的颌骨,特别是下颌骨都比较长,颊齿上的齿尖都成为钝的乳齿状。以轭齿象为代表的短颌乳齿象的颌骨短,颊齿上的齿尖并不形成明显的乳突状,而是许多小尖连结在一起成为“脊形齿”。/n
在大约6500万—300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期的后半,象从非洲扩展到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至大约300万—1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分布到南美洲,从而几乎遍布全球各大陆,并且分成若干个支系。这些支系基本上都是沿着乳齿象的方向发展的,总共曾生活有400种以上,我国也曾分布有50多种。到第四纪初期,大多数种类趋于绝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到更新世早期和中期。
中国分布
中国的剑齿象在上新世初期已经出现,到更新世中期仍然广泛分布。迄今为止已经发现8种,包括著名的山西榆社早上新世的桑氏剑齿象,广西柳城早更新世的前东方剑齿象,长江以南各省中更新世的东方剑齿象,以及甘肃合水县发现的更新世早期的黄河古象等。
始祖化石
这次发现的动物是新属新种,学名叫Eritherium azzouzorum。这是已知最古老的长鼻目动物。考古学家吉尔布朗特(Emmanuel Gheerbrant)在摩洛哥东部盆地的上古新统地层中发现了这个动物的头骨。/n
大象包括非洲象和亚洲象,是长鼻目目前仅存的两个物种。它们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通常认为,长鼻目的祖先可能出现在大约5500万年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它们也是已知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之一。/n
而发现的这种动物,形态只有兔子大小,那如何判断它是现代大象的祖先呢?吉尔布朗特说,这个动物最主要的信息可以从它的牙齿上看到:它的两颗下排前牙从下颚伸出来,这和那个时候的其他动物的牙齿形态很不一样。吉尔布朗特认为,这正是现代大象的长牙的初期形态。/n
从头骨碎片来看,科学家认为这种大象始祖从头到尾顶多不过5分米长,仅仅比兔子略大而已,体重估计只有四五千克。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n
因为新发现只有头骨和下颚的碎片,所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猜测出这种动物到底长成什么样。吉尔布朗特说,6000万年前,非洲植被茂密,也没有与亚欧大陆接合在一起。这个处于隔离状态的地方成了生物演化的特区。这种长鼻目动物紧跟恐龙的脚步而来,显示那个时期肯定还有更多的哺乳动物等待被发现。因此,科学家需要寻找更多的化石,才能真正揭开这个哺乳动物大行其道的时代的幕布。/n
这个兔子大小的长鼻目动物的意义很大,因为它给了科学家新的线索,得以重新判断,恐龙灭绝后到底多久地球才进入了“哺乳动物时代”。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随后哺乳动物的演化加速。但哺乳动物真正开始统治世界还是在恐龙灭绝1000万年到1500万年以后的事。/n
到目前为止,恐龙灭绝之后到生物再次繁荣,哺乳动物开始加快演化,这段时间的研究始终处于空白状态,原因就在于科学家缺乏化石素材,尽管非洲是这段演化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而这次发现长鼻目化石的盆地则是相当丰富的化石来源地,科学家还是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揭开这个时期之谜。/n
此前,已知的长鼻目最早的动物是5500万年前的磷灰兽(Phosphatherium),也是在同一个盆地发现的。而这次发现的这个6000万年前的大象远亲显然打破了这个记录,它成为现代有胎盘类目已知的最早期代表,因为它的牙齿证据,它又证实了长鼻目与非洲有蹄类(近蹄类)相似。有蹄类动物是指使用趾尖(一般都有蹄)来支撑身体的哺乳动物,比如常见的马、牛、羊等。因此,这次的这个发现可能可以揭开大象和有蹄类动物之间的“神秘”演化关系。
该文章由作者:【飞翔的荷兰人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