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处的逃逸速度,其值约为11.2km/s。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在星球表面垂直向上射出一物体,若初速度小于星球逃逸速度,该物体将仅上升一段距离,之后由星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将最终使其下落。若初速度达到星球逃逸速度,该物体将完全逃脱星球的引力束缚而飞出该星球。需要使物体刚刚好逃脱星球引力的这一速度叫逃逸速度。天体表面上物体摆脱该天体万有引力的束缚飞向宇宙空间所需的最小速度。例如,地球的脱离速度为11.2公里/秒(即第二宇宙速度)。
定义
第二宇宙速度--当物体(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再绕地球运行。这个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各种行星或卫星探测器的起始飞行速度都高于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
第二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一物体的动能等于该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时的该物体的速率。逃逸速度一般描述为摆脱一重力场的引力束缚飞离那重力场所需的最低速率。
决定因素
逃逸速度取决与星球的质量。如果一个星球的质量大,其引力就强,逃逸速度值就高。反之一个较轻的星球将会有较小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还取决于物体与星球中心的距离。
距离越近,逃逸速度越大。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公里/秒,太阳的逃逸速度为617.7公里/秒。如果一个天体的质量与表面引力很大,使得逃逸速度达到甚至超过了光速,该天体就是黑洞。黑洞的逃逸速度达30万千米/秒。一般认为宇宙没有边界,说宇宙中的物质逃离到别的地方去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因此,说宇宙的逃逸速度也似乎没有意义。
不过,宇宙正在膨胀,即星系都在向远处运动(相互远离),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宇宙的膨胀速度足够大,星系就会克服宇宙的总引力而永远膨胀下去。这就好像星系在逃离一样。这里,膨胀速度也就等同逃离速度了。当然,如果膨胀速度不够大,膨胀终将停止,宇宙的总引力将会使星系相互靠近,就像飞离地球的物体再掉回来一样。
因此,这样来理解宇宙的逃逸速度,就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宇宙是永远膨胀还是转而收缩,取决于膨胀速度和总引力的大小。由于膨胀速度可以测定,因而就取决于宇宙的总引力,实际上就是宇宙到底有多重。
从物理学界的普遍看法来讲,宇宙源于一个奇点——也就是黑洞。而黑洞则是连光速运动的物体也无法逃脱的。光速是连续运动的速度极限,任何作连续运动的物体都无法超越光速。所以,宇宙是不存在逃逸速度的。
某星体的逃逸速度是逃脱该星体引力束缚的最低速度。
具有逃逸速度并不代表可以逃脱引力范围(因为引力范围无限)。逃逸速度只是数学上的一个计算极限。
逃脱引力束缚并不代表不受引力,它只代表物体不会再因为引力而无法到达更远的地方。引力是一个长程单向力,无论距离引力源多远,引力都不会消失。只是因为在距引力源足够远时,引力影响变得极弱,足以忽略不计。所以说,引力并没有所谓的范围,它无时无刻不在。
综上,逃逸速度的计算与距引力源的距离无关,只与引力源的质量大小有关。
该文章由作者:【赵客缦胡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