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活簧类乐器)

手风琴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加之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的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从历史上来讲,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手风琴(活簧类乐器)

风琴简介

手风琴演奏需要双手同时参与,而且在练琴时,手指尖不停的与键盘和键钮进行不同速度、不同时间的接触,这样便增加了神经末梢与大脑信息的传递机会,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应提高,久而久之,左脑与右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大大加强,反应能力提高,手指更加灵活,经常练习将会提高双手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读谱并同时进行视奏时,注意力也会相应提高,注意力提高了,记忆能力也随之增长。此外,当琴发出声音时,耳朵将听到的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需要对声音是否正确、音量是否合适、音符的长度是否符合乐谱的要求等等迅速做出判断,因此练习手风琴的同时也使得眼睛、大脑、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同步反应能力逐渐变得快起来,思维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程度的加深,表现能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丰富起来

主要阶段

自手风琴的创制至今,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性的发展。当今西德荷莱琴厂生产的185贝司的高级手风琴,已成为国际手风琴界所惊赞、神往、欲求不得的珍品。现代手风琴不仅可以担任伴奏、独奏,参加重奏、合奏、协奏,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古典各派音乐大师们的大型音乐作品的原作。随着手风琴这种乐器的不断完善和演奏技巧的迅速发展,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引起了众多作曲家们的重视,为手风琴专门写作的作品越来越多。总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手风琴由原来的雏形发展成现在这样完善精美的乐器,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乐器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类型

键钮式

键钮式手风琴(或称巴扬):左右手都为键钮的手风琴。分为B系统和C系统,B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钮音是B音,C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音为C音。B系统在俄罗斯较为广泛流传,C系统在欧洲比较多。而我国这两种系统的琴都比较流行。

键盘式

键盘式手风琴:右手是以十二平均律结构的钢琴键盘形式,左手是键钮的手风琴。

键钮和键盘式手风琴都分为传统贝司低音琴及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琴。传统贝司低音琴是指它的左手贝司只有一组低音,相同的音只是重复这个音,所有低音只在一个八度内。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琴是左手贝司既有传统低音琴的结构又有自由低音结构,它是通过一个转换按钮来变换的。左手贝司转换成自由低音结构后,可以演奏多个八度的音,提高了手风琴的表现能力。右手键盘有十三种音色。

电子式

电子手风琴(或称MIDI手风琴)采用了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各种音效及特效的手风琴,通常有MIDI接口可以连接至各种外部设备。有些电子手风琴带有力度感应键盘,不仅可以通过风箱控制力度,还可以用触键力度来控制强弱。

班东尼

班东尼手风琴(或称班多钮手风琴)由德国六角手风琴演变而来,在南美十分流行,主要用于演奏探戈音乐。而被称作“探戈之父”的皮亚佐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演奏技巧

无视觉触感的需要

众所周知,其它键盘乐器的键盘平面方向都是向上时。在演奏中,触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通过人体的两种触感来提供:第一是视觉触感,二是手指触感。手风琴的键盘平面和键钮平面却与众不同,是背向演奏者而向外的,演奏中一般要求不看键,因此,演奏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能靠一种触感来提供,即手指触感。这种有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求我们在演奏中下定要贴键,才能改善手风琴演奏中,人体所提供的触感的不足。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生物的视觉触感是很差的,或者根本没有,但它们的其他器官的异常灵敏,弥补丁这种先天不足。如鼻子的嗅觉,触须的敏感,声纳的导向等等。手风琴的贴键演奏,实际上是增强了手指尖的灵敏度。

地面引力偏向影响的需要

我们在其它键盘乐器上触键时,手指的作用力正好与地面的引力方向相同,地面引力不会对手指产生偏向影响。在手风琴上触键时,手指作用力与地面引力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地面引力对手指会产生偏向影响。当然。克服这种偏向影响,主要是靠手臂力量的自我调节。但如果贴键演奏,手指与键盘之间的摩擦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抵消地面引力偏向影响的作用。提高手风琴触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小动作幅度的需要

手风琴构造决定了它的音量强弱不是靠右手触键的力度来控制的,而是靠左手的风箱。所以任何靠大幅度的手指动作,对音量的控制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再说,手风琴键盘的硬度与其它键盘乐器的硬度相比,只比电子琴稍硬一些,用不着大力度来按键。而且手风琴演奏的风格,应该是轻捷华丽的,不应带有笨重感。如果我们贴键演奏,这时手指与键盘距离最近,只要以微小的动作就可按下键盘。这样我们才能去掉使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的多余动作,而容易使手风琴的声音效果具有轻捷、华丽之感了。

苏联手风琴艺术

在世界手风琴史上,苏联手风琴艺术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注意的。众所周知,手风琴在苏联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俄罗斯民间乐器。早在上世纪中叶,即在手风琴刚刚诞生不久,这种新生的乐器就流传到了古俄罗斯。俄罗斯人对这件还不够完善的乐器的热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表示的,他们对手风琴掀起了一场改良再造的风潮。一时间,在俄罗斯各地,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过改头换面的手风琴,意大利手风琴,德国式手风琴,多调式手风琴,双排式手风琴,改良式手风琴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过于狂热的行为,大概正是手风琴能够成为典型的俄罗斯民间乐器的重要原因。苏联能生产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琴,也生产专供管弦乐队使用的手风琴,还有大管、大号、低音大号、圆号、小号、单簧管等特种音色的手风琴。现代苏联生产的最大型号的键钮式手风琴的音域,从大字一组的E1音到小字四组的f4之间,包托了所有七十七个半音音级,超出了六个八度,这在当今世界乐器王国里也是屈指可数的。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活土之中的俄罗斯手风琴演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对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也发生着积极的影响。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都曾把手风琴用在大型管弦乐队中。尼古拉柴金为手风琴写的奏鸣曲和带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手风琴协奏曲,引起国际手风琴界的重视。俄罗斯手风琴界,正在为手风琴在管弦乐队中争取一个固定的席位而不懈地努力着。

中国手风琴发展

中国直到1926年才有手风琴,但现在中国的手风琴家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要多。引进手风琴的初期它只被用于娱乐或作为珍奇的收藏品,送给孩子作为礼物或做为吸引顾客做生意的手段。那时候即没有手风琴的教材,又没有教手风琴的老师或学校。当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许多人离乡背井急于找到一个安身之处,许多俄国手风琴和手风琴教师来到了中国的东北部,让人们欣赏到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表演。这些人在中国各地教授手风琴的弹奏技巧,并帮助中国建立一套标准的教学方法,利用这次机会,许多中国的手风琴手努力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批专业化的手风琴手。他们又把手风琴的演奏技巧传授给下一代,手风琴得以发展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该文章由作者:【为医消得人憔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