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创作的记叙性散文)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起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文章简介

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文最初发表在1944年4月5日《解放日报》上,题为"母亲的回忆";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曾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八年级下册《随鸟走天涯》,现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在简明平实的叙述语言中,流露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

这里纪念的是一位平凡的劳动母亲,作者却上升到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高度来写。作者写道,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生母钟夫人是一位有着能干娴熟、和蔼善良、有远见、支持革命等优良品质的家庭主妇。对待子女严格而慈祥。童年时代的朱德受母亲的精心教养,与母亲情感笃厚。

作品评价

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

————杨绛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以传记体的形式叙述母亲生平的文章。该文以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事件描述了母亲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缅怀的经历。全文感情真挚,叙事典型,无论从选材、组材、还是从作文的笔法上来讲,都堪称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然而该文在体裁上,大多将之归为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实,关于该文的体裁,不妨作多角度的理解。————马兴贵

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历史背景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延安农民劳动英雄田二鸿、工人劳动英雄郝作明和士绅商民代表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

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为“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生于1858年,祖辈靠卖艺为生。朱德在祭文中回忆道: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纱,还要与家里的其他妇女轮班做饭。家里的生活很苦,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平时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穿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纺线、再请人织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和睦。母亲同情穷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我刚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干家务活。父亲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让我们沾上一点。长大后,我离开母亲,参加了革命。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了我许多安慰。由于过多的生育,繁重的劳动,贫寒的生活,使这位年轻的母亲过早地苍老和憔悴。

朱德后来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起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了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朱德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在祭文中对母亲满含感激之情。他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一定能够做到的。

朱德的祭文宣读之后,开始举行公祭。延安各界代表周恩来、高岗、林伯渠、李鼎铭、叶剑英、贺龙、蔡畅、崔田夫、田二鸿、郝作明等,逐一敬香、献花、献馔、献花圈、读祭文。祭文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十日,延安各界代表周恩来、高岗、林伯渠、李鼎铭、叶剑英、贺龙、蔡畅、崔田夫、田二鸿、郝作明等,谨以香花酒醴之仪,致祭于朱母钟太夫人之灵前:

当国族危急,生民多艰之际,群众奋起救亡图存之时,即必有从战斗中锻炼出之领袖,穷不移,威不屈,成为人民之大旗。而此领袖之养成,又常自幼受家庭陶冶与刺激,因而奋发,誓拯大众之厄,而解民族之危。我朱总司令之母,钟太夫人生值逊清末季,野有巨豪,朝无良吏,人民生计涸竭,而难以相维。太夫人日夕劳作,井臼耜耒,釜畚刀尺之事,靡不躬亲治理,甘之如饴。而又孝于翁姑,和于妯娌,慈抚子女,善待邻里,敦人伦之美德,非凡俗所能媲。

然而阴暗社会,无穷人啖饭之地,更无善人出头之机,饿寒之岁,无米为炊,权门相逼,无家可归,遂恍然于社会症结之所在,而将其求光明之志愿付诸爱儿。太夫人送总司令入学,从军参加革命,而己则克勤克俭,数十年如一日,虽属高年,仍躬机杼,不稍易其素持。太夫人之伟大,实为全民族之大母,而岂世俗称母仪者所可庶几。正官板与迎养,寿乐期颐,何慈云之在望,忽宝婺之潜辉,薄海军民,奔走嗟叹,仰懿行之永在,望德容而莫追。唯是边区民主,喜先鞭之既着,团结抗战,卜胜利之可期。太夫人之素愿获遂,亦即我总司令尽孝在于无违。尚飨。

接着,由吴玉章介绍钟太夫人的生平以及各界代表讲话。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讲话,他称赞钟太夫人是个好劳动者。看到总司令母亲的传记,感到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到老都在生产劳动中,这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新社会就是从千百万劳动者中间创造出来的。钟太夫人是个好母亲。我们看到总司令母亲以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教养了朱总司令。全中国人民的母亲教养了朱总司令成为民族英雄,是很值得骄傲的,我们很荣幸有这样一位民族母亲。

钟太夫人是个好抗属。总司令早年去云南讲武堂学习,虽然没有告诉母亲,但她很高兴。后来,总司令转战川滇,把母亲接出来,但她仍愿回家劳动,从那时就和总司令分开了。以后,总司令到国外寻觅革命知识,参加共产党,二十多年来从未回过家门,但她仍不断鼓励总司令。抗战后,总司令只寄了几百元钱回去,她仍然继续劳动,并不依靠总司令、八路军、共产党为她养老,因为她知道抗战是艰苦的,共产党人是大公无私的。这种抗属在全中国是少见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军人的母亲中,也是值得骄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国军人与官吏学习。

周恩来发言之后,陕甘宁边区主席林伯渠代表边区全体人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代表军队全体将士讲了话。再由朱德致答词。最后,大会宣读唁电。钟太夫人逝世后,各地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的唁电说:“惊闻之余,至深哀悼。太夫人福寿全归,母仪永耀,尚望勉抑盂思,无过哀毁。”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的唁电称:“惊悉钟太夫人讣报,敌后军民,咸深哀痛!太夫人毕世勤劳,殚尽心力,抚育革命领袖,功在民族国家,楷模失瞻,德操长存,图蔚冥漠,莫如继志,当取太夫人遗训,教育三军;以对敌之胜利,望风遥奠。

在一片哀乐声中,追悼大会宣告结束。

朱德母亲去世之日,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已显露于东方之时。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追悼大会,是号召大家以朱德母亲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树立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在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树立这种勤劳奋斗的精神,弘扬自强自尊、甘于平凡的美德。

该文章由作者:【混沌骑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