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是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圭务距离三穗县城60公里左右,与天柱坪地紧紧相连,早上站在浣溪湖泊之顶看日出,静谧宁静,下午,可以在浣溪湖岸的另一个方向看日落。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国土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2乡2街道,159个行政村(90个中心村),7个居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2.8万人,苗、侗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耕地面积27.3万亩,森林覆盖率63.8%,城镇化率48.62%。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11499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37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35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6027万元,增长6.4%。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2%、24.8%、54.0%。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63元,增长6.8%。
建制沿革
自唐宋就实行羁縻统治。
宋大观元年(1107年),始置邛水县,属思州。
宣和四年(1123年),废为堡。
绍兴二年(1132年),复置邛水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安定县。为晓爱泸洞赤溪等处、卑带洞大小田等处;德明洞、秃罗等蛮夷长官司地,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邛水、得民、晓益、陂带、团罗五长官司;二十五年(1392年)并为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以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隶镇远府。
清雍正十年(1733年)改设邛水县丞,为镇远分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添设镇远县丞一员分驻邛水司地。
民国二年(1913年)以邛水县丞地置邛水县,属黔东道;十三年(1924年)改灵山县;十六年(1927)易名三穗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1950年,属镇远专区。
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撤销岑巩、三穗2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镇远县。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恢复三穗县,以合并于镇远县的原三穗县行政区域为三穗县的行政区域。
1996年,三穗县辖5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八弓镇。
2013年,三穗县辖5个镇、4个乡: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滚马乡、长吉乡、款场乡、良上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
2016年4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22号同意三穗县长吉乡、良上乡撤乡设长吉镇、良上镇。
2019年8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三穗县设置文笔街道、武笔街道。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8月,全县共辖2街道、7镇、2乡:文笔街道、武笔街道、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长吉镇、良上镇、款场乡、滚马乡。
经过行政村合并与调整,现各乡镇管辖行政村如下:
1、文笔街道:辖原八弓镇金穗社区、富民社区、文笔社区、永灵社区、新穗村、胜利村、高田村、人民村、江桥村、车站村、灵山村、星光村、高寨村共4社区8村,街道办事处驻金穗社区;
2、武笔街道:武笔街道辖原八弓镇武笔社区、彩虹社区、青洞村、中坝村、吉洞村、美敏村、木界村共2社区5村,街道办事处驻武笔社区;
3、八弓镇: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总人口64316人,驻地新寨村
辖14行政村:南桥村、亚茶村、高桥村、新寨村、泥山村、蜜蜂村、界牌村、羊古村、亚岭村、贵坪村、马鞍村、芭蕉村、新美村、坪茶村
4、台烈镇: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总人口27957人,驻地台烈村
辖9行政村:台烈村、小台烈村、果介村、魁计村、屏树村、颇洞村、绞颇村、寨头村、石坪村
5、瓦寨镇: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91平方公里,总人口20899人,驻地瓦寨村
辖1社区7行政村:文昌社区、瓦寨村、调洞村、白家村、观音阁村、巴顺村、新店村、顺洞村
6、桐林镇: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总人口19352人,驻地新场村
辖9行政村:新场村、绞强村、坪亚村、坦洞村、木良村、捧相村、半溪村、岑坝村、六洞村
7、雪洞镇: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15032人,驻地雪洞村
辖7行政村:雪洞村、平关村、界牌村、巴仙村、民主村、桃元村、海山村
8、长吉镇: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26537人,驻地长吉村
辖9行政村:长吉村、地盛村、大寨村、赤瓦村、贵秧村、司前村、机寨村、贵晓村、烧巴村
9、良上镇: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32.68平方公里,总人口19176人,驻地上寨村
辖8行政村:上寨村、五和村、巴冶村、永兴村、良上村、大龙村、稿桥村、贵槐村
10、款场乡:距县城48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13998人,驻地款场村
辖5行政村:款场村、兴隆村、等溪村、良地村、龙脚村
11、滚马乡:距离县城25公里,总面积86.94平方公里,总人口14738人,驻地滚马村
辖8行政村:滚马村、枫木溪村、苗鸟村、下德明村、响水村、上德明村、塘冲村、白崇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东经108°32′-109°04′,北纬26°47′-27°04′之间,东北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三穗县县境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大致以施洞口断层为界,断裂南东属华南准地台,其北西属扬子准地台,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褶皱及断裂。地层以前震旦系下江群清水江组为主,其次为震旦系上、下统和寒武系九门冲组。未有出露的还有乌叶组及番招组。
县境内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最高峰南部老山坡(海拔1470米)比北部坪茶大坡脚河流出境处(450米)高1020米。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主要有:老山坡(1470米)、叫岭坡(1334米)、猫鼻岭(1253米)、大榜坡(1242米)、圣德山(1176米)等。
土壤
三穗县土壤类型有水稻土、黄壤、黄红壤、紫色土、黄棕壤、黑色石灰土、潮泥土等7个土类,67个土种。
气候
三穗县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6℃,全年无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mm。
水系
三穗县境内河流总长776公里,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邛水河,境内全长81.2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三穗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钒、锰、硅、重晶石、石灰石、煤矸石等,其中,钒储量丰富。
水资源
三穗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58万千瓦。
人口民族
2013年,三穗县总人口2219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万人;全县有少数民族13个,其中以侗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15.8万人,占总人口的74.8%。
截至2019年,三穗县常住人口15.84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38‰,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3.4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穗县常住人口为162798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三穗县地区生产总值470577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038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9457万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4.9%;第三产业增加值252082万元,增长10.5%。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0%、25.4%、53.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774元,增长4.5%。
2019年,三穗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9%。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商品房销售面积158852平方米,增长3.3%。
2019年,三穗县财政总收入31888万元,下降1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64万元,下降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518万元,占62.0%,下降23.1%;非税收入7046万元,占38.0%,增长17.0%。
2019年,三穗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588万元,增长1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825万元,教育支出5105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12万元,医疗健康支出1919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260万元。
2020年,三穗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11499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37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35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6027万元,增长6.4%。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2%、24.8%、54.0%。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63元,增长6.8%。
第一产业
2019年,三穗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7977万元,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94148万元、林业产值22786万元、牧业产值38784万元、渔业产值46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59万元,分别增长8.0%、9.5%、-0.9%、7.9%、6.6%。
2019年,三穗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708公顷,增长2.3%;油料种植面积1538公顷,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7654公顷,增长4.2%。粮食总产量110806吨,增长3.9%;油料2266吨,增长0.6%;蔬菜185201吨,增长5.3%。
2019年,三穗县全年肉类总产量7877吨,下降3.7%。牛出栏6544头,增长4.6%。生猪出栏58462头,下降14.0%。羊出栏12171只,下降8.1%。
第二产业
2019年,三穗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1267万元,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
2019年,三穗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鲜冷藏肉完成0.14万吨,增长40.0%;服装完成1295.02万件,增长34.3%;商品混凝土完成29.63万立方米,下降1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3.4%,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675万元,下降0.3%。实现利税7598万元,增长57.7%。
2019年,三穗县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家,完成产值123464万元,下降4.2%。实现增加值68190万元,下降15.7%。
第三产业
2019年,三穗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10万元,增长7.5%。批发业销售额28287万元,增长6.4%;零售业销售额153167万元,增长7.6%;住宿业营业额3598万元,增长10.3%;餐饮业营业额30807万元,增长13.2%。
2019年末,三穗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831万元,比年初减少3163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10923万元,比年初增加3089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78526万元,比年初增加39285万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48690万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9776万元。
2019年,三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22111万元,增长6.7%。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179万元,增长12.7%;电信业务总量169194万元,增长90.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三穗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3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6所,小学34所,幼儿园80所。在校学生42239人,其中职业中学1066人,高中3817人,初中8616人,小学20079人,幼儿园在园8661人。教职员工2857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三穗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157个,诊所29个。全县实有卫生机构床位1574张,卫生工作人员1937人。其中,执业医师349人,执业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693人,药技人员51人。
科学技术
2019年,三穗县积极组织县域企业或单位申报2019年科技项目,完成10个项目的申报工作,申请资金达765万元;提交专利申请58件,其中发明40件、实用新型13件、外观设计5件;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68.4%。
文化事业
2019年,三穗县组织开展2019年三穗县春节联欢晚会、“金湖春城、雍和春城”因为有你歌唱大赛、三穗县“新陆杯”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顺洞村2019年脱贫攻坚春节文化活动、“搬新家、过新年、感党恩”文艺演出、2019年贵槐元宵芦笙节、寨头“二月二”民族文化旅游节、木良2019年“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巴冶“土王戊”民族文化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21个计生协“5.29”会员活动日卫生健康助脱贫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赛事。建成彩虹社区、塘边小区、灵山小区、将军府小区、新穗小区5个易搬小区图书室。组织文艺团体协会深入全县9个乡镇、村、社区、单位开展送文艺下乡60场次,观众达3万余人。
体育事业
2019年,三穗县组织开展三穗县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一届“千里山杯”周末篮球赛、2019年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月”活动、2019年周末足球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
社会保障
2019年,三穗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5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5元,增长10.8%。
2019年,三穗县新增城镇就业337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1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黔东老年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县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5%和5.2%,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资金7364.6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79万人。
三穗县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1%,其中“十二件民生实事”投入5.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931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6‰以内。减少1.4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7.06个百分点。实施1500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建成保障性住房729套,改造农村危房6892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4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1810元,其中农村鳏寡孤独和无劳动能力人群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368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86万元。
交通状况
三穗交通区位独特,自古就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位于贵州铜仁市、凯里市和湖南怀化市三大区域性城市的地理中心,是由湘入黔的重要通道,是贵州连接华中、华东地区的前沿阵地,是贵州“东进战略”的桥头堡。
公路
320国道、310省道在县城呈十字交汇;县内主干道里程30公里,三级柏油公路以上里程117公里,已有150个行政村通简易公路,通村公路率达80%。货运、客运通达周边各县市,长途直达贵阳、怀化、株洲、柳州、杭州、温州、汕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
航空
县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全境,交汇县城,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4个机场(黎平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凯里黄平机场、怀化芷江机场),能快捷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经济圈。
铁路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沪昆高铁三穗站的建成营运,为我县打造贵州沪昆高铁经济带黔东高铁经济“第一站”、“第一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治
杨波: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县长:张登利、王元根、刘水波、鄢玲、翁家朋、吴祖辉、赵平、欧洪
地方文化
民俗
寨头苗家人居住的是木房吊脚楼,多半是三间正房带一间横屋面的“偏厦”。正屋楼层一般为三层,底层为牲畜、杂物层,二层是人生活起居室,三层为粮食储藏库,生活起居层中间为堂屋,带吞口,走廊较宽,置连接两吊脚柱外拓宽一尺左右的座坊。偏厦略低于正屋一截。
“二月二” 禳桥节
侗族自治州东部, 东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 东南和西部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 西和东北与镇远县相连, 为“贵州省东出口”,“黔东南东大门”,是湘、桂入黔的重要通道, 320国道和310省道、830县道在县城交汇, 为黔东公路交通枢纽, 65号高速公路从东北至西南横穿县境, 交通十分便利。加上三穗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境内山地起伏,溪流纵横,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形成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素有“千家苗寨”之称的中国第二大苗寨——-寨头就座落在三穗县的西北角。
服饰
寨头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成年女装以青色家机布料为主料,衣服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衣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大多围一层一寸宽的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布条三至五根围成图案镶着隔开。裤子由裤裆、裤腰、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一寸宽的别样的颜色布料,在这层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编成像上衣一样的图案隔开。头包一张长三尺、宽一尺二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
婚俗
寨头婚俗有日娶和私奔两种。这两种婚俗过程相同,即新娘进屋不拜堂,新娘挑“喜水”,举行拦客饮酒对歌,号婿与恭贺,抹黑脸,妻不落夫家等,只是形式不一,日娶是当天白天举行,男女双方家里都办喜酒,而私奔大多在晚上举行,当天不办喜酒,男方家亲戚朋友前来恭贺,择日办喜酒。
丧葬
寨头丧葬有正常死亡安葬和非正常死亡安葬两种。正常安葬仪式有办理丧事、出丧(柩)、圆坟三道程序。非正常死亡安葬仪式为安葬前火化尸体,后按正常安葬仪式安葬。
禳桥
寨头禳桥有群体和个体两种。个体是各家各户自己去禳;群体以全寨或房族去禳,人多,场面大,像这种场面的大型禳桥一般一年有三次,即“正月十五”、“二月二”、“月半节”等。
禁忌
禁忌大致分为生产禁忌、生活禁忌、火灾禁忌、修造禁忌及其它禁忌。
民间工艺
三穗竹编
三穗竹编工艺起始年代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产品实用性与工艺性相结合,绿色环保、品种多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1972年,三穗竹编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文化部将三穗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贵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竹木葱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楼县,是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楠竹、白竹等自然资源丰富。当地苗族、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利用盛产的水竹、毛竹、白竹、绵竹、苦竹、金竹、紫竹、等竹材,精心编织斗笠、竹篮,箩框、背篼、撮箕、竹筛、竹簸、筲箕、焙笼等30余种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斗笠,竹篮、筛子、簸箕驰名省内外,享有“竹器之乡”美誉。三穗竹编产品曾远销东南亚、法国、美国等地。2008年,以“竹编艺术”闻名的三穗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三穗竹编工艺,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其产品种类繁多,工序繁杂,图案清晰,款式多样、经久耐用、美观大方。是竹编行业的佼佼者。1959年,三穗竹编产品一-24匹篾精致斗笠,被送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20世纪70年代三穗竹编产品曾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得到高度赞誉,并在广交会上获好评。三穗竹编,与当地的民俗息息相关。男女老少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竹器,展示不同的气魄,寄托不同的意愿。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走亲访友,都要挑一对心仪的竹篮,用于盛装礼品,村民认为,如此既能显示身份,又能带来喜庆。为了使三穗竹编工艺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6月,三穗县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三穗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三穗竹编工艺》;2007年1月,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黔东南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三穗竹编技艺》;2007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竹编工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已将三穗县列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编)。
泥山土法造纸
泥山土纸制作方法十分原始,材料是用地产的白竹、水竹。一过立夏节,就砍“竹麻”,即尚未开叶的嫩竹破开,成捆地放入专制的水池,加上生石灰,浸泡40天,捞起洗净、晾干,清池,再放水浸泡,池里起结晶水层,显示竹麻已泡好可加工纸浆了。加工纸浆时,先捞起竹麻洗净,放入石磨盘,用牛力拉石滚碾得绒绒的,再放进水槽中,用力搅拌,放去浑水,待竹绒沉淀,放入清水,即可抄纸。抄纸用有规格尺码的竹帘(状如细钢丝网)一张张地漾满纸浆,捞起,晾干即成。在纸浆配制和竹帘尺码上加工,即可造书写用毛边纸。
地方特产
三穗鸭
三穗鸭是中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中国地方名鸭之一。三穗县是三穗鸭的泽源地和主产区,有六百余年的养鸭历史,早在1982年就被录入了《中国家禽品种志》,1993年,三穗鸭被列入《贵州畜禽品种志》,2003年被收入《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素有“鸭乡”之称。三穗鸭以其产蛋多、牧饲力强、肉质细嫩、味美鲜香、胆固醇低而闻名。
三穗锅巴粉
三穗锅巴粉是黔东南一带地区的特有小吃。主要由特殊的大米(配有绿豆、花生、生菜等配料)作成,成薄纸状,绿色,切成长条状后煮食。制作过程为将大米、绿豆、青菜,分葱,蒜叶萝卜叶等做成的浆在锅里烙成饼,然后冷却卷成卷,卷可以切丝,或者制作时用漏斗漏到锅里直接烙成丝。易熟,口感熔实,有大米、青菜、绿豆,分葱,蒜叶萝卜叶等特有的清香味。
三穗灰碱粑
灰碱粑顾名思义是用柴草灰和大米制作而成。先将草木灰用沸水浸烫,冷却后滤去渣滓成灰碱水,把大米淘洗干净,用灰碱水浸泡24小时,捞起漂洗干净,磨成浆待用;大锅洗净,倒入米浆,用中火加热,不断搅动,至米浆煮熟起泡发粘,把熟浆盛入盆中,晾冷倒在案板上,用手搓圆条坯,上笼用大火蒸15分钟出笼,改刀切成长条。吃的时候放入沸水烫2~3分钟,捞起装入大碗中,加汤,放肉末、酱油、味精、红油辣椒、盐,撒葱花拌匀即成。
旅游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17日,三穗县有4家3A级景区颇洞、贵洞、木良、寨头正式挂牌,一并挂牌的还有吉洞休闲农庄、瓦寨新绿洲两家四星级农家乐。
颇洞生态农业体验园
2013年,三穗县启动颇洞生态农业体验园建设,该景区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6个50”重点工程示范基地,形成了集农业体验、农家休闲、田园度假、山庄避暑、自然观光、户外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穗贵洞景区
贵洞景区坐落在三穗万亩竹海内,距离三穗县城区5公里左右,320国道、沪昆高速和沪昆客专等均从景区经过。这里有天然溶洞,四周是竹山。
三穗县木良景区
木良村位于鹿洞河畔,拥有十里平良山峡、犀牛背、老虎岩等景点,利用鹿洞河水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了采摘体验、垂钓、游艇观光、节日观光等休闲旅游项目。
寨头苗寨
2012年,三穗县启动寨头景区建设。寨头为苗族千家寨,也是全国苗族聚居最大的村寨之一,坐落在三穗县城西南20公里一片河谷盆地斜坡上。320国道横贯寨中,平溪河蜿蜒流经寨脚。
灵山景区
永灵山邛水河畔的三穗城北有座山叫白岩,朝城一面刀削斧劈般从山巅直劈到山脚,形成一块洁白无瑕的百丈屏嶂,在素有“万亩竹海”的三穗群山之中独树一帜,后改名永灵山,是三穗八大景之最。
圣德山
圣德山又叫岑楼山,在三穗县桐林镇东部,呈东西走向,海拔1176米,林木苍翠,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山顶建寺供奉历代圣人,故名乾元寺,属三穗三大佛山之一,在黔东南颇富盛名,寺庙几废几修,现寺址尚存。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剑河、天柱、玉屏、镇远、湖南省新晃等地数万歌手前往上山对歌、谈情说爱或烧香拜佛,真是“圣德山上歌连歌,南腔北调煮一锅,唱得黄河涨大水,唱得东海起浪波。”。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位于三穗县城林园西路,由将军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展览大厅收藏有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资料、图片、书画和将军身前的许多珍贵遗物,共有照片86张,衣物10件(套),用品8件,书籍6本,文件25份,书信4封。2003年6月8日开工,同年10月30日竣工,是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之一。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被州人民政府列为黔东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列为中国免费开放单位。
等溪贞寿坊
等溪贞寿坊俗称“石牌坊”,位于县城东32公里三星公路南侧。坊系青石料建筑,三间四柱六横梁。中间为古道,宽2米,次间宽0.8米,亦可通行。通面宽4.6米,通高4.3米,柱为正方形,边宽0.24米,内二尊高3米,外二尊高2.5米。柱与柱之间,均衡砌横梁两栋,中砌碑心石,正梁上竖碑一座,高1.2米,宽0.7米,厚0.2米,顶为葫芦宝顶,侧饰鳌鱼、龙、凤。石坊的柱、粱,结构紧密,形成整体,古朴壮重,美观大方。坊石上刻有人物、花卉、鸟兽等浮雕,四柱两侧分别置弧形抱柱石。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该文章由作者:【慧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