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学制类型是由学制的结构决定的,由于划分的标准与方向的不同而表现出来不同的形式。这里的划分的标准指的是纵向的划分的标准或横向的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方向指的是自上而下的划分,还是自下而上的划分。

释义

1.学校的制度。

南朝宋范泰《请建国学表》:“学制既下,远近遵承。”

《北史·刁冲传》:“虽家世贵达,及从师於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冲虽有仆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

宋曾巩《劝学诏》:“故更制博士,而讲求所以训厉之方,定著于令,以为学制。”

2.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定义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要素

学制的要素包括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和学校结构。

现代学制

现代学制有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学制(一轨是普通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双轨学制

双轨学制以英国为代表。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独立学校),此外在中学以下还有家庭教育;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早期主要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来增加了初中,形成了与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后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英国尝试在初中高中进行融合,允许双规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

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但是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

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由单一的学校系统构成,此后(初中或高中)开始分化,形成多种学校系统(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与之衔接。这样构成的整个学校体系就像一把叉子,所以这种学制类型又被称为分叉型学制。

历史

演进

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公布壬寅学制;1904—1912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

改革的方向

1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区域弹性和灵活。

2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规定了“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

3为了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正在逐步完善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

4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学校的类型趋于多样化。

5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我国将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该文章由作者:【双煞】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