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JSAST),简称江苏省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的地方组织,是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江苏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江苏分会”(简称江苏科联)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江苏科普)。1959年9月,江苏科联和江苏科普合并成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现发展成为拥有和联系着146个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组建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86个高等院校科协、13个设区市科协、96个县(市、区)科协,2935个企业科协。截止2017年底,江苏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拥有个人会员48.51万名、团体会员10554个;企业科协拥有个人会员12.7万名,荟萃了全省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中优秀科技专家、学者和工作在科研、开发、生产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
发展历程
江苏省科学技术团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爱国进步的光荣传统。一百多年前,在列强入侵、山河破碎的清朝末年,在一些革命先行者的鼓动和组织下,江苏地区掀起了一股兴办自然科学学会的热潮。1895年7月成立的上海算学会是江苏地区最早的科技团体,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科技团体之一。此后,又先后出现了苏州苏学会、江宁测量学会等30多个学会。辛亥革命后,集会讲学的风气不断发展,“五四”运动又推动了科学与民主思潮在我国的传播,“科学救国”的思想风行一时。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由于一大批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云集南京,江苏地区先后建立了160多个科学技术团体,其中有一些科学技术团体在全国影响较大,如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技团体在我国兴起,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然而,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这些团体大多没有得到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科技团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南京区分会成立。1951年1月和1953年4月又先后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南京分会筹委会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委会。
1955年3月,南京科联、江苏科普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标志着南京科联(1957年1月更名为江苏科联)、江苏科普正式成立。从此,在江苏省科技团体史上诞生了两个在党领导下的新型科技群众团体,开始了江苏社会主义科技群团发展的新篇章。
1958年9月召开的科联、科普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1959年9月2日,“江苏科联”、“江苏科普”联合召开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根据中国科协“一大”精神,会议决定:省科联与省科普合并,成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并把这次会议作为江苏省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苏省科协的成立,标志着全省各方面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团结,使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由于“左倾”思想的束缚,广大科技人员和科协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科协工作和科技工作者遭到严重摧残,全省科协工作被迫中断达12年之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科技进步摆上了越来越突出的战略位置,广大科技工作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省科协工作也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恢复了省科协组织。
1981年4月,省科协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制订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第一次系统地明确了江苏省科协组织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此后,省科协又分别召开了第3—7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团结带领全省科技工作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献计献策、出力流汗,为江苏人民的今天和明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协主要任务
/n
/n一、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繁荣与学科发展,促进学科间的联系渗透,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推动自主创新。/n
/n二、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作贡献。/n
/n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n
/n四、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n
/n五、发挥科学共同体引领作用,促进科技类社团组织发展。/n
/n六、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捍卫科学尊严。/n
/n七、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制定和有关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n
/n八、表彰奖励和宣传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科学技术人才。/n
/n九、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围绕服务改革需要,承接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政府科技奖励推荐等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n/n
十、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同国外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n/n
十一、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n/n
十二、兴办符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该文章由作者:【飞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