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又叫猪气喘病、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是一种呼吸道飞沫性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流行爆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疾病概述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病原学
猪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革兰氏阴性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咽喉、气管、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中,具有多形性,其中常见的有球状、环状、椭圆形。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常呈两端浓染。本菌对温热、日光、腐败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和常用的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
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冻干的培养物在4℃可存活4年。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不敏感。在人工感染时,用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可阻止肺炎病变发展。
猪肺炎支原体可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进行继代培养。将该菌人工接种乳兔连续传代至600代后,可使其毒力减弱,回归猪体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并仍能保持使猪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原性。
流行病学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器官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人,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新发病猪群常为暴发,取急性经过;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继发感染是引起病势加剧和病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沙门氏杆菌、嗜血杆菌、各种化脓性细菌等。
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种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
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呼吸器官内,存在于病猪肺的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和纤毛,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飞沫排出体外。病猪与健康猪同圈、同运动场或同地放牧直接接触时,经呼吸道感染发病。
因此,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或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容易互相传染,成为集约化饲养的常见呼吸道病。给健康猪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用胃管投入病原体均不能使猪发病。但经喷雾、滴鼻和气管内注入等方法,可以引起感染发病。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特别是隐|生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猪场由于购买种猪或互相买卖,将隐性病猪引入后,造成本病的流行。隐l生病猪无明显临诊症状,外表与健康猪无异,不易识别。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思想麻痹,对有咳嗽病猪根本不当成病,其危害更大。
病母猪常使吃奶小猪受到传染,母子传递可长期存在;在产仔季节,几窝小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混群育肥相互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加之病猪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在病状消失后半年或1年以上,体内仍带有本病,还可排出病原体。因此,一个猪场一旦传人本病后,如不狠下决心,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净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明显。这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病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发病的养猪场或农户的猪群,常呈急性暴发,病势强烈,发病和死亡较多,随后渐渐缓和,在老疫区呈隐性经过,发病猪数少,大多是仔猪发病,如此绵延不断地传染下去。由于传染源仍然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只和大量新生仔猪出生时,病势再度转剧,以后又渐缓和,如此规律地流行不止,危害甚大。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的另一主要因素,如饲料质量差或不足,缺乏维生素或突然更换饲料,圈舍阴暗潮湿、寒冷,拥挤和通风不良,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都可促进病情加重,且为继发细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猪鼻支原体等)感染创造条件,促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引起死亡。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类型。
急性型:常见于新发本病的猪群,尤以怀孕母猪、仔猪多见。病猪体温正常(伴有继发感染时可升至40℃以上),精神不振,很少走动。呼吸增数,张口喘气,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
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早、晚吃食后或运动时发生咳嗽,严重的连续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直至咳出分泌物咽下为止。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体温一般仍属正常,体态消瘦,发育迟缓。
隐性型:偶见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肺炎病灶。
本病的潜伏期依受感染时气候、饲养管理和猪只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平均在4~10天,有的更长,可达1个月以上。
本病大多呈慢性经过,主要的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体温、食欲和精神都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主要症状表现明显和严重,因此,作者认为不宜将本病在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病型,这些病型常可随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而互相转变,加重或减轻,很难截然划分。
病的早期,病猪特别是小猪,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在吃食、剧烈跑动、早晨出圈、夜间和天气骤变时,发生最多,大多为单声干咳。病猪体温、精神、食欲都无明显变化,此时常常被人们忽视。
病的中期,出现喘气症状,腹部随呼吸动作而有节奏的扇动,呈明显的腹式呼吸,特别是在站立不动或静卧时明显,呼吸次数每分钟为40~70次,甚至达到100次左右,小猪为多。一般情况下,病猪的精神、食欲和体温也无多大变化。
病的后期,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重病猪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或将嘴支于地面而喘息,表情十分痛苦,咳嗽次数少而沉弱,似有分泌物堵塞,难以咳出。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啰音,呼吸音似拉风箱样。这时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体温可能超过40.5℃,被毛粗乱,结膜发绀,怕冷,行走无力,最后可因衰竭窒息而死亡。
有其他继发病时,病猪体温升高、不食、腹泻,全身情况恶化,并有继发病的相应症状。
在初发病猪群,常病情急剧,1~2周左右死亡,但大多数是慢性经过,病程延续很长,2~3个月或半年,甚至1~2年以上。所以,在一个猪场中,病母猪、公猪和肥猪,除了不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症状外,呼吸、体温、食欲和精神等全身状况都无明显的变化。
公猪照常配种,母猪仍然正常发情、受孕和产仔,肥猪仍可肥育增重,只不过生长速度略受影响,我们曾见到病状已消失的肥猪,在屠宰时肺部仍有典型气喘病病变。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或饲料骤然更换时,病猪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增数、气喘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增高、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能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或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可使病猪临诊症状暂时消退,似已恢复健康。
仔猪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发病急、病情加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断奶前后,15kg以内的小猪。病期较长的小猪,被毛粗乱,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常成为“侏儒猪”(俗称小老头猪)。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仔猪体重如能超过20kg以上,常可逐渐健康成长而育肥。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前下部,形成左右对称的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似鲜嫩肌肉样病变,俗称“肉变”。随病情加重,病变色泽变深,坚韧度增加,外观不透明,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如无继发感染,其他内脏器官多无明显病变。
病理剖检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部的颜色加深,转为浅灰或灰黄,硬度增强,和胰脏组织相似,有“胰变”或“虾肉样变”之称。随病期延长,胶样浸润减轻,在肺膜下隐约可见粟粒大黄白色小点,切面致实、隆起,小支气管肥厚,从小支气管壁中,流出白色黏液或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
病变部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病灶周围气肿,其他部分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水肿。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质硬,断面呈黄白,色,呈髓样变,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单纯气喘病时,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的异常变化。有其他细菌继发感染时,肺脏上还可能见到巴氏杆菌肺炎;脓灶形成,肺膜常与胸壁、心包等处粘连或愈着等病理变化。
组织学检查
在病的早期急性病例,主要是支气管周围炎及融合性间质性肺炎,小支气管及血管周围出现淋巴样细胞增生,形成“管套”。肺泡腔内充满浆液性渗出物,其中混有中性粒细胞,淋巴样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
随之,发生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小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充满多量炎性渗出物,其中混有淋巴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小支气管周围及肺泡间组织有淋巴样细胞。小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管腔内充满多量炎性渗出物。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步做实验室诊断。
X光检查:在肺叶的内侧区及心膈角区呈现不规则的絮状渗出性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对阴性猪应隔2~3个月后再复检1次。
血清学检查:微粒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猪肺丝虫病和猪蛔虫病鉴别。
从流行病学特点看:本病只有猪发生,任何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可发病,但以小猪症状明显,死亡率高,体格健壮的猪只,只是偶有咳嗽声。本病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疫区可呈急性暴发;在老疫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在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然变化时,症状随之明显恶化,用一般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消退,以后又能复发。
临诊症状:以咳嗽和气喘为特征,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病程较长。随着不良因素的影响,症状明显或加剧。
病理剖检:以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发生对称性的实变,中间叶实变,以及肺部淋巴结肿大、增生为特征,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方法诊断猪支原体肺炎得到了发展,微粒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ELISA等方法可用于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注意与肺丝虫和蛔虫的区别,因猪肺丝虫幼虫可以引起猪发生咳嗽。但在肺丝虫引起的咳嗽时,可于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幼虫,剖检时可在支气管内发现虫体,并在膈叶的后缘形成病变和剪开时见到虫体。蛔虫幼虫所引起的咳嗽,数天内逐渐消失,无气喘症状。特别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区别。
疫病防治
预防
饲养管理
①在没有发生猪气喘病的养猪场,要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防止从外单位买进病猪,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积极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建场初引入单一来源的无支原体肺炎的健康后备猪,隔离饲养;不同用途的猪只——种猪、后备猪、育成猪、肥猪,应隔离饲养,专人负责;坚持出栏后的空舍时间和彻底的消毒制度;根据我国目前养猪现状,争取做到同日龄或相近日龄的猪只全进全出,最低要求做到通舍或同栏的全进全出。
②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齐全的配合饲料,避免突然变换饲料和喂给霉败变质饲料;猪圈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勤打扫,防寒保暖,避免过于拥挤。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对断奶仔猪定期进行驱虫工作。
③预防免疫,自然和人工感染的康复猪能产生免疫力,表明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猪支原体肺炎。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研制成功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乳兔化弱毒冻干苗,江苏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育成的168株无细胞培养弱毒苗, 国内尚有从国外引入的猪气喘病灭活疫苗销售,可供选用。
发病时的控制措施
采取早期发现,严格隔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防治,淘汰病猪,更新猪群的办法。
①早期发现,早期严格隔离,及时清除传染源(病猪)。
②加强对病猪的饲养管理,管理的好坏对本病的发生和病猪的康复有密切关系。
③病猪不能留作种用,宜淘汰。
④药物防治对猪气喘病来说,药物控制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也可无症状。它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猪支原体肺炎患者虽然自感症状较重,但胸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鼻部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除呼吸系统的表现外,猪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猪支原体肺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变化很大,病变可很轻微,也可很广泛。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并不具特征性,单凭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无法做出诊断。若要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目前,国内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
治疗
土霉素盐酸盐:按每日每千克体重40~50mg计算,用5%氯化镁溶液或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肌肉注射,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个疗程。用灭菌花生油、豆油或茶油配制成20%~25%土霉素碱油剂,在病猪颈、背侧肌肉分点注射,小猪l~3ml,中猪4~6ml,大猪7~10ml,3天注射1次,共用6次。重病猪可与卡那霉素配合肌肉注射。不常使用土霉素的猪场,可按每吨饲料中加入1000g喂服,连用7天。
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8~1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3天为一疗程,有一定疗效。与土霉素或金霉素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
饲料中加入200g以上的磷酸泰乐菌素有一定治疗作用。泰乐菌素添加到饲料中预防,用量:1~3周龄仔猪,每千克体重lOOmg;4~6周龄猪,每千克体重40mg;育肥猪每千克体重20mg,一直到出栏为止。
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4万IU计算,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3~5天为一疗程。或与土霉素油剂联合交替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泰妙菌素(商品名:支原净):每千克体重50mg拌料投服,连续2周预防;如每千克体重100mg拌料治疗,连喂2周,有一定治疗效果。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按每吨饲料加人200g,连喂3周,或按每千克体重5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也有一定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常用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都有较好的疗效。恩诺沙星按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每千克体重5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天。或按每吨饲料加入400~800g喂服。
壮观霉素(又称治百炎):按每千克体重40mg,每日肌肉注射,5天为一疗程。
强力霉素:每千克体重10mg,每天1次,内服;每千克饲料200mg混饲;每升水100mg饮水。连续应用5~7天。
螺旋霉素、四环素、北里霉素、甲砜霉素等多种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以复方药物效果更好,如金西林(有效成分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青霉素)。
为缓解喘息可注射3%盐酸麻黄素,或2.5%氨茶碱等对症疗法。
突出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也可无症状。它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支原体肺炎患者虽然自感症状较重,但胸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鼻部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除呼吸系统的表现外,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支原体肺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变化很大,病变可很轻微,也可很广泛。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并不具特征性,单凭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无法做出诊断。若要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目前,国内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
该文章由作者:【张震老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