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古玉怎样保养
玉器的保养,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与硬物接触,防止碰撞。玉其实是怕摔的,即使是碰撞后没有出现裂纹,在玉的内部其实已经有了小的裂痕,这就影响到了玉质,大大损害了玉的经济价值和美观。第二,避免与灰尘和化学物品接触。玉是爱“干净”的,平时要避免灰尘,如果积了尘,要用软毛刷清洁,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一点肥皂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但千万不能和化学物品接触,否则会受到侵蚀,破坏玉质。必要时可以送到专业部门进行超声波清洗。第三,避免阳光直射。受到阳光直射太久,玉的分子就会受到破坏,玉质必然受到影响。热源也是如此,所以玉不能呆在太热的地方。第四,保持一定的湿度。玉内含有水分,这样的玉看起来很润泽,要保护玉内的水分,就不能在太干燥的地方放置玉器。第五,清洁要用白布。如果用有色的布擦玉,布的颜色可能会染上玉。同时还要注意,布要干净、柔软的。以上五条对所有的玉器都适用,对于古玉来说,还有几项需要特别注意。归结起来,古玉有“四怕”、“三忌”。“四怕”:一怕冰。“长于冰近,沁色不活”。如果古玉常接近冰,玉理就会黯然无光,沁色就会显得很僵硬,这就是俗称的“死色”。二怕火。“长与火近,色浆即退”。如果古玉用火熏或烤,玉质就会受损,颜色变暗,甚至褪色。三怕姜水。有人认为用热姜水浸古玉,可以去除腥臭。其实不然。如果古玉在热姜水中浸泡,会影响到玉的沁色,使其黯淡无光。时间久了,古玉上还会出现麻点,日后即使再盘,也难以恢复。四怕惊气。“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裂纹,其微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即不得有碰、摔,以免有伤。“三忌”:一忌油。有人爱玉,常用油脂涂擦玉表,其实这样反而损害玉质。真正爱玉的方法是使用柔软的白布轻轻擦拭。二忌腥。“玉与腥物相连,既含腥味,且伤玉质”。玉不仅会受到沁色,味道也同样可以渗入玉中。因而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地方存放古玉。三忌污秽。满手污秽的时候不能盘玉,古玉本身对污秽很敏感,长时间这样盘玩,玉里的灰土就难以退出,古玉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玉器玉石的介绍?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在矿物学上玉分为硬玉(也称翡翠,主要成分为 NaAlSi2O6)和软玉(透闪石、阳起石一类,因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种类较多,但主要成份均为 Ca2(Mg, Fe)5Si8O22(OH)2)。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 软玉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玉与东北岫玉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玉现已是全球珍贵之物。
秦
秦灭六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汉承秦制,实行休养生息、提高生产的各项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强盛的封建制国家。此期出土玉器,件头硕大,雕饰豪放,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这时统治阶级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的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崭新的时代风格。两汉玉器对以精致著称的春秋战国玉雕艺术是一次重大突破,对后世玉器有着重大影响。
西汉
继承春秋战国器形特点,变化不太大。东汉由于交通方便,新疆软玉源源流入中原,琢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和玉蝉等外,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同时也大量出现用以“辟邪厌胜”的器形,而且各种器形和纹饰多有摹拟神话故事的,富有神秘色彩。
魏晋南北朝
因受乱世薄葬的影响,向来玉器出土极少,所以其发展面貌不甚明朗。从零星出土的玉器如玉琀、玉璧、玉带钩来看,与汉代没有多少变化,几乎难以鉴别。其雕工有的尚精,有的显得粗放,玉质更不及两汉那样莹润。
隋唐时代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密切,长安成为国际性都市。这时的手工业极其兴隆,手工艺品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但此期玉器出土甚少,现在知道的不过玉杯、佩饰、带扣、带板、玉簪、衮册等很少几种。唐代玉器和器形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风格不同,大量出现花鸟、人物饰纹,器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实用价值的杯碗增多,并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等。
南北宋、辽、西夏、金及元代
此时的玉器,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以来,用于实用和装饰的玉器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与祭器典章文物相对而言,被称为“玩物”,这些玉器的碾琢水平也很高。由于南北割据和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两宋玉器,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因受工笔画影响,所以非常重视神态。宋代不仅工商繁荣,贸易发达,而且道教盛行,理学泛滥,这也对玉雕产生影响,以神龟、仙鹤、龙凤等为题材的玉雕就是当时这些社会思潮的反映。西夏、辽、金、元玉器则以花、鸟、虎、鹿和鱼水纹饰为主,而且以佩饰和嵌件较多。实用品有杯、洗、带板等;以鸟、鱼、兽等为题材的工艺品增多,对玉器的碾琢融入了本民族的生存意识和乡土感情。
明代
明代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玉器制造也相当发达。这时玉雕的趋向是进一步走向世俗化。明代程朱理学泛滥,道教以及民俗信仰深入民间。人们要求社会安定,祈求神灵保佑,以获得今世的荣华富贵。这种社会要求反映在工艺领域就是吉祥图案大为盛行。明代玉器的吉祥图案有八仙、三星等神仙,寿、喜等文字,桃、灵芝、梅、竹、兰、鹿、鹤、鸳鸯等动植物,以及龙、凤、螭虎、角端等瑞兽异禽。吉祥图案有时成为主题图案,有时做装饰点缀,表现出吉祥图案的普遍性与深入性。 明代因喝茶饮酒之风弥漫,致玉制壶杯出现,并与日俱增,此种玉雕最富于时代感。同时,继宋之后,明代艺术仿古之风逐渐形成,影响到玉器生产上仿古玉昌盛。仿古玉滥觞于宋,盛行于明清,主要以青铜器和古玉器为祖型加以改造琢成。 明代书法绘画艺术进一步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提高。此时,玉器工艺也或多或少受到文人画的某些影响,碾琢写意山水和诗句、款识。这种反映文人趣味的玉器,前代是不见的。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也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使用玉制文具或以玉做陈设装饰。 明代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沿袭旧制在冠服制度上用玉来标志等级贵贱。与前代不同的是:系在官袍上的带板用玉数量增加,皇帝、公、侯、驸马和一品文武官员的革带均以玉板做装饰标志。 明代玉雕具有时代风格,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北京、苏州、扬州是当时的三大玉琢中心。宋应星《天工开物》认为:“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的玉琢工艺在当时被推为全国之首,对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明代中期以后,玉琢技艺发展更快,出现了不少琢玉大师,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由他琢制的玉器,称为“子冈玉”。但明代玉琢在碾磨细研这最后一道工序上,存在“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清代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对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巩固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玉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在玉质之美、做工之器形之众、产量之多、使用之广等方面,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玉器所不能媲美的。 清代玉器生产在清初至乾隆二十四年这百余年内,由于受到玉材来源困难的限制,发展极其缓慢,这一时期玉器的做工与明末相似。乾隆时代玉器在此基础上成长发展,从乾隆二十五年进入全盛时期,经历了半个世纪,又转向低潮,以至衰落,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我国古代玉器的历史也宣告结束。 乾隆时代玉器是清代玉器的代表,可概括为仿古玉和时做玉两大主流,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仿古玉,一种是仿古彝,即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花纹;另一种是仿汉玉。时做玉器,其形制多种多样,图案、做工均极其丰富多彩。仿痕都斯坦玉的兴起,是由新疆地方大吏搜罗痕都斯坦玉器进贡内廷,得到乾隆皇帝欣赏并下达旨意之后开始的。痕都斯坦玉也称为印度玉,西方称为莫卧儿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造型和花纹。其特点是“水磨”,抛光强烈,器薄如纸,乾隆皇帝御制诗中有数十篇赞美痕都斯坦玉器的精湛做工。 乾隆时代的玉琢水平达到高峰,远远超过了元代和明代。这一时代的能工巧匠继承和运用了历代琢玉工艺的优秀遗产,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成就和外来影响,创造与发展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玉器艺术。由于玉器的质地,在我国民族历史上一向受到重视,所以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甚至十一德之说,这些说法虽然出自儒家,但实际上是人们从观察玉质的直观感觉出发,引伸附会,与社会道德观联系起来,成为玉器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传统力量。到乾隆时代,这一倾向有了更大发展,用大块头的玉料碾成各种雕琢简练而又能显示玉质美的器物,这种形体丰硕的陈设性玉器,未见于前代,这不能不说是君临中华的满族统治者以及当代玉匠把传统的玉材观,充分地加以发扬光大的硕果。总之,乾隆时代玉工出色地完成了集历史遗产之大成而创新的重任,碾琢了丰富多彩的杰出作品,为我国古玉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观我国古代玉器的流变过程及其各时代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制玉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形式繁多,质地莹润,碾琢精湛,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玉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作为我国古代玉器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传世古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像一颗明珠那样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现代玉器工艺的宽广路程。
玉的鉴别
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 (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编辑本段翡翠的质量鉴别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1)翡翠的分级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2)翡翠的质量鉴别
①质地。天然翡翠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润亮泽,仔细观察,可见近圆形的稍透明“盐粒”和围绕其周围的纤维状物质。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划出痕迹。 ③翠性。天然翡翠对着强光观察,可见其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翠色闪光,称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制成的伪品都无此种“翠性”特征。 ④相对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结构坚硬紧密,无气泡,密度较大,敲击时声音清脆;伪品则结构较松或有气泡,密度较小,敲击声音沙哑不清脆。 ⑤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将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蜡液中,所灌入的颜料会慢慢析出。这样检验,既不会损坏被检样品,又可鉴别出真假。 用塞尔西滤色镜观察,加色翠在镜下为紫红色,天然真品颜色不变。 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炼而成,结构松懈,绿色均匀偏暗,有的有气泡,用硬器敲击,声音沙哑。
(3)翡翠的选购
①看颜色。看颜色是否纯正、浓艳、均匀,并用聚光手电筒检查是否有隐藏的杂色。以颜色浓艳、纯正、均匀,杂质微小者为佳。翡翠中翠绿色具有较高的价位,其次为红色、紫色。绿色中又以鲜嫩、略带黄色调的秧苗绿为最佳,其次为宝石绿、江水绿、油绿,均以绿分布均匀者好。 ②观察透明度。在强光下观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听声音。敲击声清脆悦耳者为佳。 ④观察翠性和石花。对光观察,翡翠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闪光(即翠性),并常有团块状白花,称石花。两者均以少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矿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处的黑色斑点,也以少而小为好。 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抛光好、形态正为佳。 怎样鉴别真假玛瑙 天然玛瑙区别于假玛瑙的最显著的标志,是其横断面有同心层纹结构,利用这个标志,整块玛瑙较为容易识别,而经切割后的制成品,由于没有整齐明显的图案,则容易认错。但一般来说,天然玛瑙手感凉,表面像涂了一层蜡,并有蜡的光泽,半透明,硬度在摩氏7级,用小刀刻不动,由于它是在熔融状态下形成的结晶体,多为球状,所以特别致密;表面研磨后更为细腻,在硬杂木板上急骤磨擦十几下,玛瑙不热,木板却发烫;颜色常是几种混杂于一块之中,形成美丽的花纹、层纹、锦花等绚丽多彩的图案。 假玛瑙除人工合成外,一部分是用优质的石材来充当的。其基本特征是:手感固然凉,却没有蜡状感觉和光泽,有些硬度低,用小刀能刻出痕迹来;砸碎观察断面,除没有玛瑙所具有的层纹外,颗粒较粗,甚至有裂隙;不透明,颜色之间界线分明。有些不法商贩在假冒玛瑙的表面粘上一层薄薄的有机物,给人有蜡状光泽和手感的错觉,鉴别时要特别注意。
中国“四大名玉”
一般所称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一)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 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 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成因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田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世界矿床为蛇蚊岩型,与超基性岩有关,而和田玉矿床为非蛇蚊岩型,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形成,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独特的。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二)岫岩玉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是产于地灵充足的地脉之下,在千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自然界之灵气,所以除了本身具有的可收藏价值之外,更有着风水上的重大价值。
由于现代人类的居家均是生存在楼房内,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把自然界的气息和磁场给隔离了开来,使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了。如果您能在家中摆放一块质地优美的岫玉,不仅会起到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而且美玉也给您的家宅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并且补充了室内的天然磁场,调节了室内的风水气候。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家中拥有美玉,邪气不可入侵。身上佩带一块美玉,便会增添一份自然力量。 据西方的星象学家观测,绿色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主动脉,所以,天然的绿色必然会助长您的事业运和财运,其中老玉其绿色凝重而深厚,非常利于事业有成的人,因为它可以帮助您沉积财富,凝聚财源,使您事业稳固而坚实,所以,收聚几块老玉,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内,必将会使您的事业称心如意。软玉,由于其色泽绿莹 莹、圆润润、一团和气,非常利于对财源的开发和运用,进出有节,收发自如。不仅如此,由于其质地的温润和美,可以促使其周围的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能改善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和美。所以无论是对事业有成的人还是正在创业的人,都是难能可贵的珍品,无论是安放在家中还办公室内,不仅能开拓财源,而且对事业和 运气的提升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岫玉大多以绿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对于命理五行喜木的人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内摆放绿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带,都会给本人带来好运,如果能够从心里喜欢它,从心灵里去接近它,长此以往,就会与美玉心息相通,命运从此将会改变。
(三)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 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四)绿松石
又名绿宝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1900年,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4只绿松石包金的手镯。 作为饰物,人们喜爱绿松石的绿色和纹理。在古代人们把它与宗教、迷信联系在一起。我国西藏对绿松石格外崇 敬,至今仍是神圣的装饰用品,用于宗教仪式。美国的印第安人认为绿松石是大海和蓝天的精灵,是神力的象征。多数文明古国都崇尚绿松石,如埃及、波斯、阿兹台克(墨西哥印第安人古国)等。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颜色有差异,含铜的氧化物时呈蓝色,含铁的氧化物时呈绿色,色彩是影响绿松石质量的重要因素。绿 松石产地主要有美国的南部各州,伊朗的东北部,埃及的西奈半岛。中国、澳大利亚、智利、阿富汗、俄罗斯也出产少量的绿松石,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块绿松石宝石,产于湖北郧县海拔1200多米的云盖山上。这块绿松石长82厘米,高、宽各29厘米,重达66公斤,呈蓝、绿色,结构完整,质地细腻。 湖北郧阳地区被称为东方的绿宝石之乡,盛产的绿松石料质纯净,色泽艳丽,灿烂夺目,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极为罕见。郧县云盖山绿松石矿出产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这个最大的一块绿松石,现藏湖北省郧阳绿松石开发总公司,有待雕刻成珍贵的艺术品。
辽宁岫玉批发市场在哪
都成玉器市场,在岫岩县北加油站旁边,新成立的市场,货真价实,而且价格也很低。其他市场由于柜台费用高,所以玉器的价格也比较贵,费用肯定算在消费者头上啦。
辽宁岫岩 弘扬岫岩玉文化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岫岩满族自治县县长 关崇新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北部,处于连接辽东半岛开放区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枢纽位置,隶属辽宁省鞍山 市,面积4507平方千米,人口50万,是一个满族聚居、多民族集居的地区,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近海县。岫岩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菱镁石、玉石、大理石、滑石、花岗石、硅石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优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较高声誉,其中岫岩玉被评为中国国石第一候选石而闻名中外。岫岩玉开发历史悠久,质地细腻温润,储量丰富,长期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石原料供应基地。岫岩人以玉为荣,岫岩因玉而兴,岫岩玉以独有的价值魅力改变了岫岩的经济格局,岫岩玉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推进了岫岩的文明程度。
岫岩满族自治县县长 关崇新
一、岫岩玉光耀华夏,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瑰宝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岫岩玉是中华瑰宝,华夏奇珍,玉中精品。岫岩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源丰富、玉质优良。岫岩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储量丰富。岫岩玉以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坚韧、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质量上乘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岫岩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蛇纹石质玉,也称岫玉,主要产于岫岩哈达碑镇瓦沟玉石矿,所产蛇纹质玉是目前国内质量最好、储量最大的玉种。另一类为透闪石质玉,主要产于岫岩偏岭镇细玉沟,其玉质细腻、坚韧,颜色多样,是制作玉雕工艺品的优质玉材,是国内最好的透闪石玉之一,目前其储量是世界最大的。
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资料表明,岫岩玉早在2万年前就已被古代先民开发利用了,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老玉砍斫器,其玉源为岫岩透闪石玉。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玉制品。在距今5000~8000年前的红山和前红山文化中,岫岩玉更是广为流传。古红山文化遗址的玉猪龙等龙形玉雕,是中国最原始的玉龙形象。出土于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的“三星他拉玉龙”,是用一整块碧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造型生动,充满张力,也是迄今所知中国玉龙的最早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属距今3000多年前的夏家店文化的碧玉缡佩和青玉鸟纹柄形器,经专家鉴定,均为岫岩玉所制,作品造型典雅,做工精细,证明了岫岩玉在夏朝时期就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1968年,在距今2000年前的河北满城汉墓中,出土了西汉中山靖王及王后窦绾的两套金缕玉衣,经专家鉴定,金缕玉衣所用玉片,大部分取材于岫岩玉。金缕玉衣的出土,说明了岫岩玉的开发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
中华第一玉龙.高26厘米,最宽6.2厘米,截面最大直径2.9厘米,出土于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用碧绿色岫岩玉琢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雕龙
三是玉王迭出、震惊世界。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岫岩玉以其块体巨大而称世界之最。近些年来,相继发现和开采出玉石王、巨型玉体、井中玉王、河磨玉王,都堪称稀世珍宝,成为岫岩玉独有的优势和特色。1960年,岫岩发现一块巨大玉石,重260.76吨,光洁润泽,色彩斑斓,称为玉石王。玉石王被雕成世界最大玉佛,坐落于鞍山玉佛苑。继玉石王之后,1997年于同区域又发现一特大玉石。经初步剥离后,其高度约为25米,最大直径30米,重约6万吨,称为巨型玉体。1998年,在瓦沟玉石井下300米处的原生矿床上开采出一块巨大玉料,玉料高1.2米,宽2.6米,重约12.6吨。该玉通体翠绿、透明、晶莹、璀璨,玉质极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采自井下原生矿床的最大玉石,因此被誉为“井中玉王”。同年,岫岩又开采出一块重约10吨的巨大河磨玉,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一块透闪石质河磨玉。
四是玉艺精湛、风格独具。岫岩玉雕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独具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以北方文化为底蕴,融合南北文化,形成雄浑、大气、豪放的风格兼有细腻、玲珑、精致的特色。在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岫岩玉制品,如玉龙、龟、鸟等玉兽形器和玉饰品,其共同特点为造型简练,风格豪放。岫岩玉雕正是传承了这种文化底蕴。进入现代,岫岩玉雕雄浑、大气的风格得到了体现,出现了集这种风格之大成的代表性大型作品。1985年,县玉器厂制作的大型玉雕“岫玉塔薰——华夏灵光”,作品古朴庄重、巍峨挺拔、雄浑壮观,为玉雕史上瓶素活之精品。用重达260.76吨“玉石王”雕刻的玉石王大佛,气势磅礴,为中华玉雕史上之巨型玉雕,被收录于世界吉尼斯纪录。1999年,昆明世界园 艺博览会辽园内,以岫岩闪石玉雕刻成大型浮雕——沧桑辽宁,反映辽宁8000年的沧桑巨变。这些巨制,均为岫岩玉雕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岫岩玉雕不仅有北方雄浑、大气、豪放的风格而且兼有南方细腻、玲珑、精致的特点,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很多作品荣获省、部级奖项。玲珑剔透的“蝈蝈篓”为透雕、内雕技艺佳作。生动逼真的“二龙戏珠”,小巧精致的“梅盒”,在8厘米长,3厘米厚的玉料上,做出6条玉链,并集透雕、浮雕、圆雕于一体。还有“鹿鹤迎春”、“俏色蚌仙”、“哪吒闹海”、“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等等,做工无不细腻、精致、玲珑剔透,堪称佳作。即使是大型玉雕品“华夏灵光”、“玉石王大佛”等,其具体的做工、细小的动作、纹饰,也同样具有玲珑、精致的特点。
岫玉素活“华夏灵光——岫玉塔薰”
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岫岩玉产业基地已经形成
岫岩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玉石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使岫岩玉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是岫岩玉行业的管理不断加强。岫岩县委、县政府将岫岩玉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宝玉石资源的地方性法规《岫岩玉资源保护条例》及《岫岩玉资源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为了节约和保护资源,对小玉矿进行了整合关闭,对矿山企业实行新工艺限量开采,同时与北京珠宝学院联合成立了岫岩玉雕学校、岫岩玉研究所,提高岫岩玉雕刻水平,培养岫岩玉雕人才。这些措施都为岫岩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培育和壮大了岫岩玉市场。岫岩玉蕴涵的文化,推进了岫岩的文明进程,岫岩玉以其独有的价值魅力,改变了岫岩的经济格局。近年来,岫岩县委、县政府加大岫岩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拓展岫岩玉产品销售市场。1995年,岫岩投资兴建了“中国玉都”和玉雕精品工艺园。“中国玉都”为仿古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玉器加工、销售、展示、观赏于一体;玉雕精品工艺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主建筑为欧式风格展销大楼;新建的中国玉雕会展中心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堪称世界之最。现在,全县已建成玉器交易市场7处。同时,岫岩还正在规划建设世界玉雕博物馆,开发巨型玉体旅游区。
欧式风格的中国玉雕精品工艺园
三是岫岩玉产业日益壮大。岫岩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琢玉兴县,使岫岩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目前全县从事玉石开采、玉器加工和玉器销售人员达10万人,现有玉器加工企业3115户,商业零售企业5050户,年创产值25亿元,年实现利税5亿元。玉雕工艺品已发展到7大系列上千个品种,远销亚、欧、美三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玉雕种类齐全,发展迅猛。岫岩玉雕工艺品种类繁多,工艺手段丰富,交错应用,融观赏性、收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涌现了许多精品和新品。岫岩玉雕大体分为三大类,即传统工艺品、旅游工艺品和保健品。
传统工艺品为五类,即素活、人物、花鸟、动物、花卉。岫岩素活是传统优势产品,多次在国家评比中获奖,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工艺加工手段不断丰富,引入了激光、微波等加工手段,提高了岫岩素活的工艺精细程度。人物、花鸟、动物、花卉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得大奖,传统工艺品是岫岩玉雕的主要生产、销售种类。
旅游工艺品包括佩饰、器具、文玩等。有的是装饰品,有的有实用性,有的具欣赏性和收藏性。岫岩旅游工艺品以琢玉小件为主,品种 繁多,需求量大,几乎占据了国内所有旅游景点。
2006年9月举行了岫岩玉小行星命名仪式
岫岩玉具有保健功能,在古时已被应用,如历代皇宫中的玉忱、玉衣等。岫岩玉保健制品有玉枕、坐垫、靠垫、玉鞋、玉梳、玉床等,这些新品种使得岫岩玉开发利用的范围扩大,拓展了岫岩玉价值利用空间。
五是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拥有一批一流的雕刻设计大师和技工队伍。岫岩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玉雕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目前岫岩拥有国家级玉雕大师2人,高级工艺师4人,省级大师36人,市级大师135人,中青年技工3000多人,他们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玉雕大赛中获奖。同时,岫岩玉管理局、县宝玉石协会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玉雕技术培训班,玉雕作品评比会,并对玉雕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评定,实行持证上岗,经过几年努力,岫岩玉雕人才队伍,实现了质的飞越。
六是岫岩玉获得了较高荣誉,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00年以来,在评选“中国国石”的活动中,岫岩玉连续三次位列“中国国石”候选石之首。岫岩玉工艺品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辽宁省地方精品,被辽宁省旅游局评为十大旅游精品。岫岩玉雕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2131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岫岩玉星”。2006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对岫岩多方考察后,授予岫岩“中国玉都”牌匾,岫岩成为中国名牌城市。这些荣誉的取得对进一步宣传和推介岫岩,促进岫岩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岫岩玉产业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着眼未来,有序利用,岫岩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十一五”期间,岫岩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玉为龙头,琢玉兴县”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岫岩玉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中国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发展战略,实现岫岩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三个转变,即:逐步实现以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玉石加工,向节约保护本地玉石资源、广泛采用国内外玉石资源,以发展玉雕业为主的转变;引导和推动玉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并在质的提高中实现量的新扩张;逐步实现从玉雕工艺品向以玉雕为主、多种雕刻工艺品并举的转变。
岫岩花玉作品——堂堂正正,获2003年第二届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金奖
二是开源节流,确保玉石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坚决落实对玉石资源保护性开采的方针,坚决采用采矿新工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开发与保护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石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立岫岩玉原料交易市场,使等级玉料的销售做到透明、公开、公正。调整玉料供应的一元化结构模式,建立玉料供应的多元化结构模式,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加强普查勘探,寻找新的矿产地。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向现代化产业制度迈进。深化矿山企业体制改革,使产权明晰,增强企业活力,引导小企业专业化、大协作,形成岫岩玉产业链。在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玉雕加工和销售企业联合、兼并,逐步形成规模经济。培育几个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驱动、能人带动、科技拉动的玉雕产业发展格局。以专业市场为载体,形成辐射全国的玉石原料和玉雕产品营销网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信息渠道,建立信息网络工程。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严肃执法,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县宝玉石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四是坚持精品战略,促进产品上档次、上水平。面对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岫岩玉雕业要努力创造中国品牌。玉雕产品设计理念要创新,与时俱进。多出精品,关键在人才,要把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人才,摆在岫岩玉雕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提高设计、雕刻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科技兴玉,并且制定岫岩玉器生产工艺的地方标准。要开展玉雕产品评优等多种活动,推动多出精品。要以奥运会 、世博会等商机为契机,开发岫岩玉系列精致礼品,扩大岫岩玉品牌知名度。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规划图
五是弘扬中华玉文化,全面创新“中国玉雕之都”。我们将继续进行岫岩玉开发利用历史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介绍岫岩玉雕,弘扬玉文化;修建一座岫岩玉博物馆;发展“岫岩玉文化游”和“国石之旅”;通过中华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搞好以弘扬玉文化为中心的“巨型玉体”综合开发和岫岩玉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筹备举办中国岫岩玉雕艺术节,提高岫岩玉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是制定法规,依法管理,提升岫岩玉发展的软环境。岫岩县委、县政府重视岫岩玉资源勘查规划和合理开发,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宝玉石管理专项法规。我们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持岫岩玉产业持续、快捷、健康发展。在岫岩玉全行业开展诚信教育,开展“ 信用工程”、“放心店工程”,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经营风尚。
七是“十一五”期间,岫岩要创建三个世界之最,即:创建世界最大的宝石玉石工艺品销售集散地,吸纳国内外宝玉石企业进入市场,发展旅游购物,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建世界最大的“巨型玉体”开发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国家级公园;创建世界玉雕工艺品博览中心,展示岫岩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精美的玉雕作品。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中国玉雕会展中心于2006年峻工并投入运营
该文章由作者:【丧丧】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