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翡翠的翠性对鉴赏翡翠的作用
翡翠的基本特征
“翡翠”原为鸟名,最早见于战国时宋玉之《招魂》,即“翡帏翠帐”及《淮南子·人间训》的“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翡指红色,翠指绿色。“翡翠”作为现代特指硬玉枣翡翠的名称则大概开始于清代初期,因为从考古成果看,从来没有发现过清朝以前的翡翠玉石制品,而只有从清代开始,大量的翡翠制品才流行起来。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所谓翡翠,实质上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并伴有角闪石、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等的混合物。这些组成矿物晶体极小,并杂乱地交织在一起,好象用毛制成的毡子一样,矿物学上称毡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翡翠非常坚韧,同时翡翠的硬度为7,即比钢还坚硬。由于翡翠这种又硬又结实的特征,使得由它制成的首饰非常经久耐用,不易损坏。
作为主要成分的硬玉,化学成分NaAl(SiO3)2,单斜晶系。翡翠作为多晶质结合体,其原石常呈巨砾和卵石产出,比重330-336,折射率166,油脂至玻璃光泽,颜色变化大,有 白、绿、红、紫红、紫、橙、黄、褐、黑等。但其最珍贵者为绿色(翠)其次为紫(紫罗兰)和红色(翡)。
5.2.2 翡翠的评价
1.翡翠的质量评价依据
影响翡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颜色、质地(结构)、透明度(水头)、裂隙、杂质和加工工艺等,这些便是进行翡翠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下列分别作简要介绍。
(1)颜色: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色调也各异(彩照35、36),但以白色者为最多,以绿色者为最贵,俗话说:“家有万斤翡翠,贵在凝绿一方”。按传统习惯,翡翠的色泽要求可归结为“正、阳、浓、和”四个字。正:即要求颜色艳绿、纯正,不能在绿中有蓝的感觉。阳:即要求颜色的鲜艳明亮。浓:指颜色的饱和度,要求翡翠的翠绿色越浓越好。和:是指整块翡翠同一颜色的均匀程度,优质翡翠要求同一颜色浓艳、均匀。
一般说来,按正、阳、浓、和标准,高级的翠绿色可分为四级,它们的共同点是不带任何蓝色,而只能带有黄色。它们是:
(1)祖母绿,为深浓的正绿,不带任何黄色;
(2)翠绿,中等深度的正绿,不带任何黄色;
(3)苹果绿,象绿苹果似的艳绿,略带黄色;
(4)秧苗绿,带有明显黄色的嫩绿,亦称黄阳绿,有一种活泼感,或显生命活力。
除上述的高级绿外,还有其它的绿,常见的有墨绿、油绿、蓝绿、水绿、瓜皮绿等,都属于欠佳的绿,具有这类绿的翡翠,其价格比高级绿者低得多。
除绿色外,红色和紫色的翡翠也受人欢迎,红色者以血红为最佳,紫色者则以深艳紫为最贵,但这类颜色者极少见,大都较浅,并偏浅。
(2)质地:翡翠的质地亦称“地子“、”地张“或“底”等,矿物上称结构。主要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有关。我们知道,组成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硬玉解理发育,当其颗粒较大,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就会看到光从解理面反射而出现的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并隐约地显示出翡翠内的许多细小矿物颗粒,俗称“翠性”,在珠宝界也形象地将它叫做“苍蝇翅”及“沙星”。由于其它绿色玉石没有翠性,因此,翠性就成为识别翡翠的重要标志。但真正好的翡翠要求组成矿物的颗粒越细越好,组成矿物太小,是看不见翠性的。组成矿物颗粒越小,翡翠越透明,底越好。为了形容翡翠的质地,所用名字可多达数十种,如玻璃地、水地、蛋清地、稀饭地、芋头地、细白地、干地、花白地、香灰地和狗屎地等,而且因地区、习惯而异。质量最佳的是玻璃地,其组成矿物非常细,翡翠透彻明亮如玻璃;其次是水地,指翡翠透明如水;再次是蛋清地,指其地像生鸡蛋清一样,虽基本透明,但已略显浑浊,但这已是市场少见之上品了;稀饭地,指其颗粒较粗,用肉眼亦可看见,透明度一般,这类质地的翡翠市场上十分常见,尤其在挂件和玉器工艺品市场。
(3)水头:即透明度。它取决于翡翠中除硬玉外的其它矿物的含量、各种矿物晶粒粗细、形状及排列方式。透明度越好,水头越足。翡翠的水头如何,一般可凭肉眼对其作出初步估计,珠宝界称作“几分水”。一分水指3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二分水指6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有二分水的翡翠,可以认为是上上等质量了。
(4)净度:和其它宝石一样,净度是翡翠价值评价的一大要素。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白色者主要呈粒状及块状,一般称“石话”、“水泡”等,主要是一些钠长石矿物或集合体,具明显石花的翡翠,质量较低。
黑色瑕疵也主要是一些矿物或集合体,主要的有闪石和磁铁矿,黑色瑕疵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也较大。
(5)裂纹:俗称绺,绺对翡翠质量的影响也极大。绺有两种,一种是由外界冲击造成的裂纹;另一种是晶体间裂纹,前者对质量影响更大,但具有晶间裂纹的翡翠质量也较差。
(6)工艺质量:优质翡翠,可制成贵重的首饰,其具体质量除上述因素外,还取决于厚薄、比例、圆度和抛光程度。对一般的翡翠雕件来说,更需要考虑工艺水平,高质量的翡翠工艺品,其工艺应是因材施艺、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善用巧色(彩照37、38)。
值得指出的是,翡翠的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上述要素的色、水和质地往往是一个综合性要素,俗称种。种的划分有许多种方案,常见的有:
(1)老坑种:这是最好的种,其表现为颜色符合阳、正、浓、和要求,浓艳、均匀、明亮;质地细腻;水头好(彩照39、40)。假若是玻璃地,加上浓、阳、正、和的颜色,将是翡翠颜色质感更好,鲜艳夺目,次品种称之为老坑玻璃种。这是翡翠的极品,非常稀罕,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价格十分昂贵,原料一般需要100万-300万元人民币/公两。
(2)有种无色:指质地细腻,水头足,但颜色少,色淡或无色。此类翡翠若块体较大,一般都做成手镯。手镯表现清澈透明,水清地好,佩戴在手上给人冰清玉洁之感,若人喜爱,深得广大女士喜爱,价格也较高。
(3)芙蓉种:就像芙蓉花,香味清淡而悠远。芙蓉种颜色一般为淡绿色,肉眼看,其色较纯正而不邪,不带黄色调,半透明或微透明,玉质较细腻,在10倍放大镜下感觉有颗粒,但找不到界线,质相当于蛋清地。整体有些类似于岫玉(彩照41)。
芙蓉种产量较大,属中高档次。档次虽然不是很高,但芙蓉种上出现深绿色的脉,被称为“芙蓉种青根”,这又是相当名贵的高档品了,在八十年代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由这个翡翠种磨成的手镯,竟卖到了200万港币。
(4)干青种:此种玉料玉质较粗,矿物颗粒形态是短柱状,在显微镜下为全晶质半圆形粒状结构,色绿纯正,但透明度差,市场上较易见,属中档品。
(5)豆种:翡翠“十有九豆”,充分说明其常见,其表现十组成矿物颗粒较粗,肉眼易见,水头较差,颜色带绿者称“豆绿”,带青者称“豆青”。这个种,产量极大,质量较差,属低档品。
(6)金丝种:此种色好,绿色较鲜,且绿色呈丝状断断续续平行排列,玉质温润、柔嫩,肉眼仅见个别纤维状矿物,水头足。根据绿色的丝路条纹生长方向进一步分为:顺丝翠、乱丛翠、丝片翠、墨丝翠。此种翡翠除墨丝翠外,都属中高档品,价格也较高。
(7)白地青:肉眼观察,其底洁白如雪,绿色鲜艳耐看,绿色一般不规则,呈斑状或团块状出现,在10倍放大镜下,其质地比较细腻,往往呈纤维状结构,大多水头较差。此种主要适合于磨制手镯、雕件、挂牌,属中低档品。
(8)花青种:是缅甸翡翠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为绿色分布为呈脉状,分布较密集或较疏落,颜色可深也可浅。底色可为淡绿色或无色,质地可粗可细。按质地可进一步细分,如豆花花青、马牙花青、油底花青等。这种翡翠市场上十分常见,多用于做小挂件,属中、低档品。
(9)油青种:肉眼观察,绿色较暗,颜色不纯,掺有灰色调或蓝色调,给人一种很沉闷的感觉。油青种的水头一般较好,玉质细腻,玻璃光泽,但表面光好似带油性,放大镜下可见纤维状变晶结构。颜色可由浅至深,若色深时,被称为“瓜皮油青”;若色浅时,被称为“鲜油青”。油青在市场上较易见,亦属中低档品,戒面一般每颗几十到几百元左右。
(10)马牙种:质地粗,玉石中矿物包裹体呈白色粒状,透明度差,俗话说;“水分不够或水头短”。肉眼看上去有点象瓷器一样。在10倍放大镜下,能够清楚地看到绿色中有很细地一丝丝白条。马牙种虽然绿色较深,但不够均匀,且分布不规则,马牙种很少做戒面,多做挂牌、指环等,市场多见,价格较低。
(11)翡:是翡翠中呈红色和黄色的品种(彩照42、43)。这种颜色曾被认为是翡翠经陪葬后,浸透人血所致。这完全是误解,其实这只是翡翠的次生颜色,即翡翠原石在风化作用下经铁矿物浸染而形成的颜色。亮红翡很少见,可遇而不可求,价格很高,例如苏富比拍卖会上曾拍卖过一个极好的亮红色红翡雕件,价格高达380万港币。黄翡多见,产量多,不太为人们所喜爱,价格极低,几元到几十元即可买到。
(12)春:指翡翠中显紫色的品种。紫色一般都较淡,好象紫罗兰花的颜色,也称紫罗兰色(彩照44、45)。根据紫色的色调不同,可进一步分成 粉紫枣紫中带粉色;茄紫枣紫中带有茄子般的绛红色;蓝紫枣紫中带蓝。这个种的翡翠一般做雕件价格一般,若紫色较深、质地细腻、水头好,则是十分难求的高档品,成品价值上万至十多万。
(13)蓝花种:颜色绿中发蓝,呈绿蓝色,这实际上是透闪石化和阳起石化的外观表现:该种色邪不正,水头差,质地一般,内部有大量脏黑,属低档玉料。
(14)脏种:是翡翠中的劣质品种,包括芋头地、狗屎地和香灰地等。肉眼观察,不透明、质地较粗、矿物颗粒大。10倍放大镜下,内部杂质较多,具石花、石脑,色极不正,杂黄、褐、灰等色。市场常见,属极低档次。
什么是翡翠
答:从岩石学角度来看, 翡翠是一种岩石?它是由硬玉(Jadeite)为主要矿物成分的辉石(Pyroxene)族矿物和角闪石(Amphibole)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是一种硬玉岩或绿辉石岩。翡翠是商业名称, 具有历史性和专属性, 从岩石学角度来定义翡翠应为:具有工艺价值和商业价值, 达到宝石级的硬玉岩或绿辉石岩
什么是翡翠A货?
答:过去市场上并没有A、B、C货的概念,因为当时销售的翡翠都是天然翡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非物理方法处理低档次翡翠以牟求暴利,才有了A、B、C货的分别,我们销售的翡翠均为翡翠A货,由自己买料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保证了产品的天然性。
A、B、C货的具体说明:A货是指以天然翡翠原石为原料,在成品加工过程中只通过机械加工手段(物理方法)例如切割,打磨,雕刻,抛光等制成的翡翠产品.B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底灰黑而脏、水差的原料进行化学方法(例如用酸性溶液浸泡)处理,去除杂质杂色制成的产品。这种翡翠由于破坏了原有的物理结构, 在二、三年内逐渐失去光泽,满身裂纹。市场上一些销售商称之为“优化”或B类翡翠。
C货是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的中下等原料.不同之处为,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人工添加外来染料方法加色(炝色)使原来无色、绿较浅淡或绿较散的翡翠改变颜色,但人工加入了颜色的翡翠.遇到较高的温度就会脱色。
每一块翡翠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作为一个翡翠爱好者,在您购买到心仪的翡翠以后,应当学会鉴赏翡翠,一般情况下,鉴赏要根据一下几个方面:
可观性:一块好的翡翠首先要有美丽的外表,圆润的外型配合翡翠的神秘,相信摇曳在你胸前的将是无比的幸运.
适佩性:作为翡翠挂件,鉴赏翡翠离不开对翡翠主人的依赖,翡翠的大小、颜色、佩带方式对鉴赏非常重要。
天然性: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买家都知道,只有天然翡翠A货,才有鉴赏鉴别的意义,如果是B货或者其他替代品,玉佩本身就失去了价值。
二、质量评价
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透明度、质地、地子、种、瑕疵、裂绺、工艺等等。下面分别对此加以说明:
A、颜色
翡翠常见的颜色为绿色、白色、红色、紫色等 ,其中尤以绿色为最优的品种,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绿色,又有红色和紫罗兰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玉。由于绿色在颜色中具有最重要的商业价值,因此主要对绿色加以介绍:
商业上翡翠的绿色总体来说,讲求“浓、正、阳、和”。所谓“浓”是指绿色饱满、浓重;“正”是指绿色纯正,不含杂色;“阳”是指绿色鲜艳、明亮;“和”是指绿色均匀、柔和(如图1)。
按照色调可分为以下几种:
1、祖母绿、翠绿:绿色鲜艳、纯正、饱和、不含任何偏色,分布均匀,质地细腻,其中祖母绿比翠绿饱和度更高,是翡翠中的极品。
2、苹果绿、秧苗绿:颜色浓绿中稍显一点点黄色,几乎看不出来,色饱和度略低于上者,也是翡翠中的难得的佳品。
3、黄阳绿:绿色鲜艳,略带微黄,如初春的黄杨树叶般。
4、葱心绿:绿色象娇嫩的葱心,略带黄色。
5、鹦鹉绿:绿色如同鹦鹉的绿色羽毛一样鲜艳,微透明或不透明。
6、豆绿、豆青:绿如豆色,是翡悴中常见的品种,玉质稍粗,微透明,含青色者为“豆青”。
7、蓝水绿:透明至半透明,绿色中略带蓝色,玉质细腻,也是高档翡翠。
8、菠菜绿:半透明,绿色中带蓝灰色调,如同菠菜的绿色。
9、瓜皮绿:半透明-不透明,绿色不均匀,并且绿色中含有青色调。
10、蓝绿:蓝色调明显,绿色偏暗。
11、墨绿:半透明-不透明,色浓,偏蓝黑色,质地纯净者为翡翠中的佳品。
12、油青绿:透明度较好,绿色较暗,有蓝灰色调,为中低档品种。
13、蛤蟆绿:半透明-不透明,带蓝色、灰黑色调。
14、灰绿:透明度差,绿中带灰,分布均匀。
按绿色的浓艳程度分为:
1、艳绿:透明-半透明,绿色纯正,均匀,鲜艳,属名贵品种。
2、阳俏绿:绿色鲜艳明快,娇嫩纯正。
3、浅阳绿:微透明-半透明,绿色浅淡鲜明,纯正。
4、浅水绿:绿色淡而均匀,透明度较好。
B、透明度
是翡翠评价的重要因素,行内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即为水头足,这样的翡翠显得晶莹透亮,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干涩、呆板,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即为水头差,水不足。用聚光电筒不观察翡翠的透明度,并且用光线照入的深浅来衡量水头的长短,如3mm的深度为一分水,6mm的深度为二分水,9mm的深度为三分水。翡翠的透明程度可大致分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翡翠越透明,则其价值越高。
C、质地
指翡翠的结构,有些资料上即指底子、地子。由于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构多为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翡翠质地的细腻和粗糙程度是由晶粒的大小决定的,晶粒大,则质地粗糙,表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晶粒小,则质地细腻,表现为透明至半透明。按照粒度大小,可将质地分为致密级、细粒级、中粒级和粗粒级,达到致密级的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几乎看不到颗粒,透明度极高。
D、地子
翡翠中除去绿色以外的部分称为地子,也称为“底”,地子反映了翡翠的底色和结构牲,也反映了翡翠的干净程度和透明度,按照其颜色、透明度和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
1、玻璃底:明亮透明如玻璃一样,是翡翠中的极高档的品种(如下图,以24万元拍卖成交);
2、冰底:清澈透明,晶莹如冰,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也是翡翠中的高档底子;
3、蛋清底:犹如生蛋清一样透明,玉质细腻、温润;
4、芙蓉底:玉质较细,较透明,有颗粒感但却见不到颗粒的界限;
5、鼻涕底:如清鼻涕一样,透明度稍差,不够明亮;
6、青水底:较透明,微带青绿色;
7、灰水底:较透明,略带灰色调;
8、浑水底:半透明,浑浊不清;
9、藕粉底:半透明,如藕粉一样,略带粉色或紫色;
10、细白底:半透明,玉质细泣,底色洁白;
11、白沙底:半透明,色白并具有沙性;
12、灰沙底:半透明,色灰并具有沙性;
13、白花底:微透明,色白而质粗,有石花;
14、瓷底:微透明,如同白色瓷器,呈灰白色;
15、芋头底:不透明,如煮熟的芋头,呈灰白色;
16、干白底:不透明,光泽差;
17、豆底:不透明,颗粒粗大,翠性明显;
18、马牙底:不透明,如马牙一样,质地粗糙,底色发白;
19、香灰底:不透明,色如香灰,质地粗糙;
20、石灰底:不透明,色如石灰;
21、干青底:不透明,石花粗大,质地粗糙;
22、狗屎底:不透明,质地粗糙,底不干净,常见黑褐色或黄褐色,如狗屎一般。
E、种
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绿色与透明度的总称,也有说法指翡翠的结构粗细和透明度。种是评价翡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重要性不亚于颜色,故有“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的说法,在挑选翡翠的时候,不怕没有色,就怕没有种,这样的说法,并非绿色不重要,而是只有绿色的翡翠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缺少一种灵性,因此有种的翡翠不仅可使颜色浅的翡翠显得温润晶莹,更使绿色均匀、饱满的翡翠水淋明澈,充满灵气。
传统上将翡翠的种分为老坑种和新坑种,所谓老坑种是指绿色纯正、分布均匀、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翡翠,新坑种是指透明度差、玉质粗糙的翡翠。现在的分类方法可将翡翠的种分为以下几类:
1、老坑种:指颜色浓绿,分布均匀,质地细腻,如为玻璃底,则可称为老坑玻璃种,是翡翠中的极品;
2、冰种:晶莹剔透,冰底,无色,因此水头极好,属高档品种;
3、芙蓉种:呈清淡绿色,玉质细腻,水头好,属中高档品种;
4、金丝种:绿色不均匀,呈丝状断断续续,水头好,底也很好;
5、干青种:绿色浓且纯正,但水头差,底干,玉质较粗;
6、花青种:绿色分布不均匀,呈脉状或斑点状,属中低档品种;
7、豆种:玉质较粗糙,不透明,颗粒较粗大,带绿色者称为豆绿,属低档品种;
8、油青种:玉质细腻,透明度较好,表面具有油润感,绿色较暗,颜色不纯;
9、马牙种:质地粗糙,透明度差,呈白色粒状。 F、瑕疵
翡翠的瑕疵是指含有的一些杂质矿物,其颜色、形状对整体产生不谐调的视察效果,常为一些斑点状的黑色、黄褐色的矿物颗粒、呈丝絮状、云雾状的白色的石花夹杂在整体一色的翡翠原料或成品上,这些瑕疵的存在将会影响翡翠的价值,尤其对高档翡翠的影响更大。
G、裂绺
即通常所说的裂纹,包括原生的、次生的和加工形成的,它对翡翠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将极大地影响翡翠的价值,购买时尤其应引起注意。
H、工艺
工艺也是评价翡翠价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雕件的工艺,不仅要讲究好的寓意,更要讲究俏色,另外还要求刀法细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一块好的玉加上好的工艺,恰如锦上添花,价值也会有很高的提升
如何准确鉴赏和评估翡翠
翡翠的价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有很多制约价格的因素,因为绿色及其它条件变化无穷。
(1)翡翠绿色的偏正;
(2)翡翠绿色的浓淡均匀程度;
(3)翡翠绿的形状;
(4)翡翠的水头;
(5)翡翠内杂质及干净程度;
(6)翡翠内裂柳白棉石花的多少;
(7)翡翠的新种老种;
(8)翡翠的重量。
以上是评估翡翠价格的主要依据与条件,缺一都不能称为特级。
其次还有:翡翠的工艺价值、文物价值,以及翡翠的艺术及精神价值,如对翡翠的鉴赏能力、喜爱程度、东方文化及民族特点、艺术生命力等。
对一款翡翠进行鉴赏,一般默认的规矩是:
产地+种+底+色+款式+其他评价条件
1、产地:一般从照片上是很难确定的,眼光毒辣的高手可以看出是出自哪个矿区的。现在一般都用老坑或新坑来说明。
2、种:行家们划分为老坑种、白底青种、花青种、油青种、豆种、芙蓉种、金丝种等,这种分类法已经将翡翠的水、色都包括进去了,新手很难懂。
现在市场上,我们通常可以按照玻璃种冰玻种冰种糯冰种糯种豆种等来进行划分。
3、底:行家一般把外行说的种说成底,比如玻璃底、冰底等,但现在,我们通常说的底包括白底、晴水底、油青底、蓝水底、绿水底、豆底等。
4、色:色有很多,绿、紫、黄、红、青、黑等,还有一些多色混合,就叫多彩。
5、款式:不用多说,一眼就能看出来。
6、其他评语包括:裂、石纹、棉、水头、莹光、起胶等等。
翡翠的认识和鉴定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 样式、大小、种水、瑕疵 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 带子绿 与“一大片”靠皮绿 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 立性 与“片” 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龙到处才有水
所谓“龙”其实是指翡翠中的绿色。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在质地的粗细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绿色的部位比没有绿色的部位 地子 ,都要好一些。当然,有时翡翠绿色和地子之间的这种差别表现的过于强烈时,就象下一个格言所说了。
狗屎地子出高绿
翡翠的地子与翡翠的绿色互为依存,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绿色种水好的情况下,地子通常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翡翠绿色的特殊性。虽然不是每一个“狗屎地子”都会有高档的绿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现上等的绿色。
无绺不遮花
《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绿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例如旧货中的搬指、翎管之类都属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冷眼观炝绿
所谓“炝绿”乃是指一种加色的“假翡翠”,这是一种老掉牙的伎俩。时下的做假手段有“冲凉”、“洗澡”和“镀膜”等。当然任何作假或许得逞于一时,而不会永远不露马脚的。以前的格言是对行内人说的,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第一眼的感觉,不要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妨也“冷眼”一点。一定要到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购买翡翠。
古董鉴定 文物鉴定 世家鉴定 藏品交易 文物修复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
翡翠的基本鉴赏方法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翡翠的鉴赏
00
鉴赏翡翠: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01
颜色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02
透明度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03
净度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04
切工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05
裂纹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翡翠的鉴别
00
人工处理之翡翠C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01
B货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02
天然翡翠A货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03
灯下不观色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04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
05
“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与“一大片”靠皮绿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翡翠的鉴赏
翡翠鉴定技巧。
看地:翡翠的“地”的含义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民间称“地”为“地张”或“底障”等。翠与翠外部分要协调,如翠好必须翠及翠外部分水,要好才映衬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的“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衬托,强烈映衬出翡翠的情丽,润亮及价值来。“地”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地”好。好的“地”称玻璃地,糯化地,蛋清地。不好的“地”称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称”底干”。
看水头: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称水头。翡翠的水与翡翠的结构构造有关,也就是说与“种”有关。还与杂质的含量有关,那些“种”老,杂质少,粒度大小均匀,纯净度高的翡翠水就好。
看雾: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雾分白、黄、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就是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己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转自: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看种: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结构和构造。是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新“种”(也称新坑新厂等)的翡翠,质地疏松,粒度较粗且粗细不均,杂质矿物含量较多,裂隙及微裂隙较发育,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差,比重硬度均有下降。老“种”(也称老坑老厂等)的翡翠,结构细腻致密,粒度微细均匀,微小裂隙不发育,它的硬度比重最高,是质量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好。新老种翡翠介于新种和老种翡翠之间,是残积在山坡原地的翡翠,未经自然搬运或短距离自然搬运的翡翠。新种翡翠是制作翡翠B货的原料。
有关翡翠壶的作文400–700字
翡翠,它既不俗,也没有想象中的铜臭味。相反,它是一种文化,一种超乎寻常的境界。翡翠记载了大自然上亿年变迁的历史,反映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鉴识翡翠需要地质、矿产、光学、色谱、美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相当的经验,但真要等待这些条件的具备,恐怕“媳妇熬成婆”此生也与翡翠无缘了。为
了帮助普通消费者掌握翡翠鉴识的入门知识,这里把自己鉴识翡翠的经验归纳为“外行鉴识翡翠六字经”,即“种”、“水”、“色”、“净”、“艺”、“缘”,
供有兴趣者参考。
“种”
“种”指的是翡翠矿石的密度和细腻度。密度和细腻度越高,种就越好,反之,则种就越差。最好的种是玻璃种,其次是冰种,再次是糯化种,又次是藕粉种,往后
还有豆种、干青、干白等。翡翠的种达数十种之多,一般的消费者了解和掌握前面四个种就足够了。在鉴赏翡翠的图书上,有的把种叫为“底”,有的叫为“地”、
“地张”,有的又把“种”和“底(地、地张)”分开。后来查阅关于“底”和“地”的概念,才发现太专业化了,越看越糊涂,而且各类读物的解说不相一致,甚
至相互矛盾,后来自己就只以“种”来说事了。
玻璃种密度和细腻度最高。因密度和细腻度最高,故显得非常通透,如同玻璃一般,估计“玻璃种”正是因此得名。上好的玻璃种如果制成薄件,可以罩上报纸阅
读。需要注意,玻璃种翡翠很通透,但反过来却不能说凡是很通透的都是玻璃种翡翠,有一种叫“水沫子”的软玉以及人造水晶、有机玻璃等都很通透,甚至更为通
透,但那不是翡翠。冰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之,肉眼看去其外观很像冰块,也较为通透,但远不如玻璃种。糯化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于冰种,通透性相对差多了,但
视感非常愉悦,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藕粉种的密度和细腻度再次之,基本不通透,但看上去依然很舒服,如同调制好的藕粉。再往后的豆种、干青、干白等就没
有前述的那种视觉愉悦感,看上去像一块很硬的石头。
通透性既因“种”而变化,也因“水”而变化,故人们常常把“种”和“水”混在一起称为“种水”。其实,“种”和“水”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但这两个概念
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种好的,水大都比较好;水好的,种大多也比较好。不过也有不少例外,有些玻璃种水头“浅浅”的,只是浮在表皮的一点点
“水”的感觉。相反,有的水头很好的翡翠件,却只是一块糯化种。
种与价的关系很密切,种好价昂。大小和形态相同的翡翠件,玻璃种高出冰种3—5倍,冰种高出糯化种2—3倍,糯化种又高出藕粉种1—2倍。玻璃种是藕粉种6—10倍左右的价格,与其他更次的种相比,就是几十倍的价差了。
“水”
“水”又叫“水头”,指的是翡翠对光的透射性和反射性。透射性和反射性越好,水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水好的翡翠习惯上我们爱讲“水头厚”或者“水头深”,
反之则说“水头薄”或者“水头浅”。与“水”相对应的是“干”,没有什么“水”或者纯粹没有“水”的翡翠,称为干料。水最好的翡翠,稍远(在一米左右)望
去,就像一个靓丽的玻璃体内装着一滴鲜艳的露珠,用手晃动翡翠件,俨然像露珠在里面滚动。这种“水”的感觉,估计是光线通过矿石体从不同角度穿射和反射形
成的。多种角度光线的反射,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很美的光环,人们称之为“荧光”。
水的层级划分为十级,分别为“十分水”、“九分水”、“八分水”……直至“三分水”、“两分水”、“一分水”。“十分水”、“九分水”是绝好的翡翠,如果
是玻璃种达到这个水头,那就是“精品”了,手镯往往要上数十万,挂件也可能要十几万元,如果再加上一点绿色,价值又成倍增长,如果高绿正阳满色,就是“极
品”了,价位以百万甚至上千万计。“八分水”、“七分水”是水头较好的货件,“六分水”、“五分水”、“四分水”为“水头”一般,“三分水”、“二分
水”、“一分水”就是水头很浅了。
水与价的关系也很密切,水好价昂,但“水级”与价的关系会稍低于“种级”与“价”的关系,不会像“种”与“价”一样动辄就是3—5倍的变化,但相邻级别之间1—2倍的变化是有的。
“色”
“色”就是翡翠的颜色。颜色本无贵贱之分,只是个体视角爱好的不同而已。但是由于绿色是翡翠的天然本色,加之人们对绿色的普遍性偏爱,就在翡翠的色系中树
立了绿色这样一种“帝王色”的位置。俗谚说的是“黄为翡,绿为翠”,照此理解,不黄不绿好不就不是翡翠了。其实,这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真正绿色的翡翠并
不是很多的,而且价格昂贵。除了绿色以外,其他的颜色地位悬殊不是很大,即使在翡翠件中有时确实有较大的悬殊,往往也是因为具体货件的艺术配置和个体的偏
好形成的。比如在十来年以前,春色即通常讲的紫罗兰色并没得到人们青睐,但最近几年由于人们翡翠审美价值的变迁,加之春色相对较少,就逐步高居第二位的颜
色了。
色通常分为“绿色”、“春色”、“红色”、“黄色”、“蓝色(蓝水)”等(在矿石中间“飘蓝花”的问题留在“净度”里面去介绍)。绿色为最贵,比之于无色
或其他颜色,价格往往要高出几倍、十几倍到几十倍。通常讲的“一分色,十分价”,说的就是绿色而不包括其他颜色。“色(仅指绿色)”的层级划分与“水”一
样分为“十分色”、“九分色”一直到“一分色”十个级别。两个相邻级别之间的价位相差达一到数倍。比如,两个其他条件相同的挂件,如果无色的一个价格是1
万元,那么有部分绿色的一个就可能是3—5万元,大部分绿色就可能是8—10万元,如果满色那就可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了。绿色有非常复杂的一个体系,有
数十种不同的绿色,如果要把它搞得很透,那就是另外一番功夫了。
其次是春色(紫罗兰色)。春色的价格比之于无色或其他颜色,价格会高出1—3倍,如果颜色分布很广,并且配置很美,也可能高出3—5倍。但是俗谚又说“十春九枯”,即春色的翡翠往往水头不大好,因此春色一般没有这么高的价位。
再其次就是“红色”、“黄色”、“蓝色(蓝水)”等其他颜色了。这些颜色大多会为翡翠增美增价,一般会在1—2倍,有些红色还会更高一些。不过这些颜色增
加的价格与颜色在翡翠成品件本身中的分布构造、艺术构思、创意设计、工艺技术、颜色配置紧密相关,也就是说还取决于“玉雕师”的功底和艺术创造,通常说的
“巧色(有的称俏色)”就是这个道理。玉雕师要能够巧夺天工,把翡翠的天然颜色配置在该在的地方。否则,这几种颜色的增值就很难实现,弄得不好还会损害艺
术美感而降低翡翠的价值。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黑色。一般而言,黑色是翡翠的排斥色,大多数情况下,货件出现黑色,价格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沉淀在矿石内部的星点状、斑块状的黑色,习
惯上成为“脏色”,几乎可以让货件达到“不值钱”的程度。如果玉雕师能够巧妙回避,设计在一些动物的恰当的部位,比如把黑色雕刻成动物的毛发或者眼珠,那
么就会挽回黑色带来的损失,
“净”
“净”要说的是翡翠的净度。净度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密度的均匀度。密度越均匀,净度越高;密度越不均匀,净度越低。净度高的翡翠,其矿石体内部没有明显
的疏松部位,即没有密度明显降低的地方。净度低的翡翠,在矿石体中间有棉絮状的点、线或斑块,习惯上通常叫“棉”,其实就是矿石体中间出现了密度低的地方
而形成的疏松部位。二是矿石的纯洁度。纯洁度越高,净度越高;纯洁度越低,净度越低。纯洁度高的翡翠无杂质、黑色或其他严重影响货件美感的怪色。口语中通
常用“
该文章由作者:【王晓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