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石(古代玉石势图片)


著名的古代玉器有哪些?

简单就玉的分类给你介绍几种吧,希望对你有用。

和氏壁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

需要注意的是壁一定是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玉。

它的作用有四,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

玉琮之王 玉琮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常用为葬玉。

商代玉圭 玉圭

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为圭。

玉圭起初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

大臣在朝觐天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里头文化玉牙璋 玉璋

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根据实际用处可分为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5种。

第一类“赤璋”是礼南方之神的礼器;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第三类“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

兽面纹玉璜 玉璜

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

它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用于宗教礼仪活动。

后逐渐形成具有礼器和佩饰的两种作用。

圆雕西周玉琥 玉琥

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

其作用有用于发兵的虎符和用于装饰的瑞玉。

西汉金缕玉衣 玉衣

“玉衣”是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

崧泽文化鸡心形玉琀 玉琀

玉琀又称“饭含”,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

使用口琀的目的有二:一是古人事死如生,不使死者空口;二是希冀以玉石质坚色美的特性来保护尸体不化。

汉八刀玉握猪 玉握

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玉葬器之一。

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

红山文化玉猪龙 玉玦

玦是指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是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之一。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大汶口文化玉镯 玉镯

玉镯最早是戴在臂上的环状饰物,可能是武器,后来改为戴在手腕上,主要用作装饰。

玉的种类有很多,其它还有玉动物、玉人、玉剑饰、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玉杯、玉碗、玉玺、玉文具等,不一一介绍了。

名玉器也有很多,只是能够流传下来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就少之又少了。

古代玉石(古代玉石势图片)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玉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在中国,人们把它看作是天地精气地结晶,使玉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传统,并且已经兴盛了三千多年。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中国人的观念里,玉是纯洁且坚韧的象征,人们将玉与精神的高尚联系在一起,由一种质地坚硬的石头转化为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历代作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必备之物,这也向我们说明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玉文化的起源及其条件

提到玉文化的起源,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玉文化的起源与玉石的起源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而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及其发展更是不同于其他文明。早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因玉石坚硬的质地而对其加工利用,此时的玉仅仅是人们用来生活的工具,并不可称之为玉文化。

而玉文化产生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人类美感的出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结束茹毛饮血的生活,而生活的安定也促使人们对美产生朦胧的体验,而玉石因为其独特的半透明色,抛光后呈脂状光泽,使得它在其它石器中脱颖而出,受到先人的青睐。距今一万八千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精巧的装饰品已经成为当时先民的日常用器,美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制作工艺的发展。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简单的锤击逐渐过渡到采用间接打击,钻孔,琢磨等技术,技术的成熟,使得对玉的雕琢更加精细化,玉石本身具有的晶莹温润的特质被全部发掘,人们更加注重于将其雕琢为精巧的配饰而极少地运用在生产器械上。

玉在远古祭祀的地位及文化传播者的宣传。早在远古社会,人们已经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结,因此玉在古代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神权象征意义,而被用于雕琢成为帝王宫苑的玉制品更被看作是等级身份的象征物品。

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而说到玉在中国占据重要地位的推动者,就不得不说一个——孔子。孔子是重礼的,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具有神权象征的玉石因其特有的质地而被孔子非常之看重,并因此明确的提出了玉德说,认为玉有十一德。而儒家的玉不离身,坚持以玉影响自身品质的做法,更加让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古人从玉文化中所崇尚的精神

玉石文化发展到汉朝,许慎结合管仲和孔子的玉德说的基础上,结合汉代玉的发展,成为第一个对玉定义的人,并提出了玉的”五德说”。

他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鲲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汥,洁之方也。

仁——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要有仁爱之心,以玉比作生性温和的谦谦君子时刻伴你左右,经它的感染,佩玉者也会得到蜕变,心怀仁的思想;

义——根据玉的特质,从外表就能看见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而这一特性恰恰体现了古人对于忠义的看重之心,也成为了古时君子必备的一种品德;

智——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的响声并传至很远的地方,这说明玉是具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这不仅仅表现的是君子善于向周围有所传达,同时也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现;

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的这一特点,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气,古代人对于气节是尤为看重的,因此他们会以一种物品来向人们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品质,纵使断裂也不曲挠,玉的特性亦使之成为勇气的代表;

洁——当玉断裂时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用手触摸时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与其它任何物质都不同,即使断裂也会遮掩其锋芒,这也表达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这五德,奠定了玉在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价值,使它成为了君子的代名词,而因为许慎的五德学说,这些美好而高尚的品质成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也令玉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宝贵的珍宝。

玉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把玉的外观特质等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作为所谓的”君子”应该具备的德行加以崇尚歌颂,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的一大创造。时至今日,玉石及其所带有的玉文化逐渐走向民间,而在中国古代,玉实际上是不存在”走向民间”的。古代的玉石大多是上层人士佩戴抑或是重要祭祀所用,这就造成了玉不下庶民的错觉,其次周礼对君子佩玉及用玉有细致规定,这些规定被后世看作玉文化的内核,所以平民接触到玉的机会少之又少。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随着玉的普及,人们却更加侧重于玉的材质,忽略了其原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这种做法使传载重要文化的玉石变成了利益往来的工具,这岂不是与古人的玉文化及其目的背道而驰?当然,通过玉所诠释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仁,义,智,洁,勇等优良品质也被传承下来,玉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完成了它的根本任务,玉文化逐渐演化成为整个国家的文化,用其美好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也应当继续被传承下去。

玉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其包含的气节,品质,民族风气和气魄已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随着晶莹的玉石一起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四大名玉都有什么?

一、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二、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油脂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三、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四、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即被开采利用。

五、岫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标签: 古代玉石

该文章由作者:【贝妮】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