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是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中国古玉器琢制工艺的几个环节)


玉不琢不成器,玉是怎么琢成器的?

玉器的一般加工程序

将一块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中国古代已有一套程序,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捣砂,研浆、开玉、扎埚、冲埚、磨埚、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木埚、皮埚、等工序,反映了中国琢玉工艺的成熟。

现代,玉器的加工程序,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内容。

1、选料 :这是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正确合理选用玉石原料,以达到物尽其美。玉石品种多,变化大,首先必须判断玉石的种类及其质量,这主要根据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等指标来判断,从而确定作什么产品,力求优材优用,合理使用,必要时,还要进行去皮、去脏、切开等审查工艺,以“挖脏遮绺”、“量料施工”,把玉料吃透,避免或减少玉料的缺点。选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富有经验的艺人,凭着一双慧眼,能认清玉石的本质,选用精确,巧妙用料,使产品效果突出,引人入胜。

对和田玉的选料,要对玉表面仔细观察,如果玉质量好、性少,绺裂和瑕疵少,可依靠颜色和块大小及形状确定选用,方形料宜于器皿造型,三角形料用于鸟造型,长条形料用于人物造型。如玉有性、瑕疵,绺裂,可切下阴阳面一端的表皮,进行观察,以确定选用。带有一些缺点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都在选用之中。

2、设计 :玉器产品不是定型产品,每件都有变化,设计工作要贯穿玉器制作的始终,设计首先是造型设计,既根据玉料特点设计造型,使造型舒适、流畅和受人喜爱,为此,必须发挥原材料的特点与造型美相结合,突出料的不同特点,如质地、光泽、颜色、透明度等。质地美,发挥玉的温润特性;颜色美,注意表现艳美题材。造型设计

1/3页

还要从玉材特性出发,保证工艺技术可以制作,如脆性大的料,不可太玲珑剔透,韧性大的料,可作细工工艺。造型设计的标准,一是用料干净,既挖脏遮绺,使产品上无严重的脏和绺;二是用料合理,把玉料质最美的部分放在最显眼地位,并占用最大体积;三是量料施工,根据玉料的质色,施以最恰当的工艺;四是造型美,形象逼真、美丽、生动、情趣、主题突出,四衬平稳。

设计考虑周密后,要在玉料上画绘图形,有粗绘、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制作以前,把造形和纹样绘在玉石上;细绘是作出粗坯后,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在坯上。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变化,要随时修改设计,设计者与制作者互相配合,使玉器精益求精。

和田玉的造型设计,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精心设计,有的一块玉料可以设计几件产品。有小绺和石的玉料用于仿古玉器,效果很好。有俏色的玉料在造型中巧用俏色,产品更加生动有趣。白玉产品重视洁白和润美,造型面要求圆润,多用于器皿造型,在人物造型中制作仕女,佛像,象征道德情操美,青玉色浅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青玉色浅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色浓重的,可作动态较大的兽类造型。墨玉根据全墨,聚墨和点墨不同情况造型,全墨多用于器皿,聚墨用于俏色。

3、琢玉 :设计完成之后,制作者利用磨玉机和工具、磨粉等,按设计意图加工成产品。技巧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铡铊、錾铊等,将造型中的涂料切除,其手法有铡、摽、抠、划等。磨就是利用冲铊和磨铊等,将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有冲和轧的不同方法。在基本造型完成后,为清晰西部,还要进行勾、撤、掖、顶撞等工艺。勾是勾线;撤是顺匀线去除小余料;掖是勾辙后的底部清理清楚;顶撞是把地纹平整。此外,还有叠挖、翻卷等工艺,把花瓣、衣边做的飘。打孔、镂空、活环琏等工艺一般是琢磨时一起进行的。琢玉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造性劳动,琢玉人员的水平是关键一环。

2/3页

中国的琢玉以高超精巧的技艺称誉世界,正如世界许多学者、艺术家所说那样,玉及其雕琢的特技,是中国人的天才创造和杰出贡献。现在中国的玉雕厂都拥有现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精湛的琢玉艺人,在生产车间进行创造性劳动,艺人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碾出精美的玉器。

和田玉的韧性大,在制作产品中,仅可能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细工是细部的精加工技术,难度较大,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田玉用以制作薄胎,更能反映玉质之美,薄胎玉器是中国精美玉器的重要品种。其制作技术主要是串膛和做花,使造型薄厚均匀,色泽一致,产品以器皿类为主。在一些玉器中还勾槽压金银丝和嵌镶宝石,压丝嵌宝技术是很有特色的技术之一。此外,在制作中还要注意玉性处理,不能因有玉性把宝贵的玉废掉。

4、抛光 :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抛光首先是去粗磨细,即用抛光工具除去表面的糙面,把表面磨得很细;其次是罩亮,即用抛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把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最后是过油、上蜡,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洁度。

和田玉玉器的抛光,要求使玉面平顺,以反映玉的润美,这就要把玉性压下去。如制作仿古玉器,要求过胶磨细的乌亮,不经照亮就过油、上蜡,以反映古玉特点的亮度。经过上述程序,把玉器制成后,还配上富丽的装潢,以美化和

琢磨是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中国古玉器琢制工艺的几个环节)

玉石是怎样加工成玉珠的?

楼主你问的这个玉珠,应该也是按如下的流程制作的:

玉石加工都不外乎锯割、琢磨、抛光、上蜡这四个大的步骤。

 玉石的锯割

 锯割就是在锯割机上将玉石材料分割成适当的形态和大小,以便玉石工匠合理利用。这也是玉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锯割的过程涉及锯机和锯片。自古至今锯割用的工具已发生很大变化。由人力驱动的泥砂锯到电力驱动的切割机,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代被大量使用的锯机,则有用于不同目的的各种电动锯机,如大料切割机(包括开石机、切片机)、小型切割机、多刀切割机等等。

 锯片的种类也各不相同。现代各种锯机的锯片则采用热铸锯片和滚压一电镀锯片,将钻石粉直接热铸或滚压在锯片的刀刃之上,使锯机只需冷却水便可快速对任何硬度的玉石进行切割,效率很高。尤其是滚压—电镀锯片,因其价格低、规格全、刀口薄、切割时对材料的损耗最小,一经诞生,便被广泛应用。

 玉石的琢磨

 琢磨是玉石加工的第二个工序。一件玉器造型优劣与否的关键在于琢磨的质量。

琢磨的过程涉及磨料与磨具。磨料是玉石加工的重要辅料。古代工匠用河床中的砂子做磨料。玉石的琢磨是通过有磨料配合的磨具来进行的。通常有两种形式:以松散颗粒磨料琢磨和以固着的磨料琢磨。前者是通过将磨料加水制成悬浮液附着在某些工具(如铸铁平磨盘)上,借助于磨盘的旋转及施加于玉料上的压力使磨料对玉石进行琢磨,这种形式是传统琢磨方法常采用的;后者则是通过树脂、金属、陶瓷等结合剂将磨料固着在一定的基体上制成磨具,从而对玉石进行琢磨,现代玉石加工多用这种方法。如用碳化硅粉制成的磨具称碳化硅磨具,包知各种类型的砂轮、砂条、砂布、砂纸等,以碳化硅砂轮最常用。

 玉器的抛光

 抛光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精细的研磨作业,它涉及抛光剂和抛光工具。即将抛光剂与某些液体如水、缝纫油等以一定比例混合,使之附着在抛光工具上与工件发生磨擦。若操作方法得当,即可使玉件显出亮丽的外表。

抛光过程是使抛光剂附着在抛光工具上,使之与玉器发生摩擦而实现的。普通的抛光工具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抛光具凸面、球面及随形表面的玉件,通常都用如毛毡、皮革、毛呢等制作抛光盘或抛光轮,称为软盘;另一类用于抛光具有平面的玉件,通常用抗压力较强的硬质材料如金属、塑料、木头等制作抛光盘。常将以金属制作的抛光盘称为硬盘,木头、塑料甚至沥青制作的抛光盘称中硬盘。玉石加工因多以弧面或曲面多见,所以更常用软质抛光工具。

玉器的上蜡

 上蜡是玉石制品在抛光之后通常要进行的一道工序,实际上这不是对玉料的加工工序,而是对玉器的处理工序。上蜡也称过蜡。

 

上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蒸蜡,二是煮蜡。蒸蜡是预先将石蜡削成粉末状,将玉件在蒸笼上蒸热,然后将石粉洒在上面,石蜡熔化而使玉器表面布满石蜡,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表面;煮蜡,则是在一容器中,将蜡煮熔,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将玉件放入一筛状平底的玉器中,连容器一起浸入处于熔融状态的石蜡中,使其充分浸蜡,然后提起,迅速将多余的蜡甩干净,并用毛巾或布擦去附着在表面上的蜡。这种上蜡方法可使蜡质深和裂隙或孔隙当中,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玉石加工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以泰山玉石为例说明玉石加工要注意什么:

玉石的锯割

锯割就是在锯割机上将玉石材料分割成适当的形态和大小,以便玉石工匠合理利用。这也是玉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锯割的过程涉及锯机和锯片。自古至今锯割用的工具已发生很大变化。由人力驱动的泥砂锯到电力驱动的切割机,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代被大量使用的锯机,则有用于不同目的的各种电动锯机,如大料切割机(包括开石机、切片机)、小型切割机、多刀切割机等等。

玉石的琢磨

琢磨是玉石加工的第二个工序。一件玉器造型优劣与否的关键在于琢磨的质量。玉石加工中琢磨的过程涉及磨料与磨具。磨料是玉石加工的重要辅料。古代工匠用河床中的砂子做磨料。玉石的琢磨是通过有磨料配合的磨具来进行的。通常有两种形式:以松散颗粒磨料琢磨和以固着的磨料琢磨。前者是通过将磨料加水制成悬浮液附着在某些工具(如铸铁平磨盘)上,借助于磨盘的旋转及施加于玉料上的压力使磨料对玉石进行琢磨,这种形式是传统琢磨方法常采用的;后者则是通过树脂、金属、陶瓷等结合剂将磨料固着在一定的基体上制成磨具,从而对玉石进行琢磨,现代玉石加工多用这种方法。

玉石的抛光

玉石加工的抛光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精细的研磨作业,它涉及抛光剂和抛光工具。即将抛光剂与某些液体如水、缝纫油等以一定比例混合,使之附着在抛光工具上与玉石加工工件发生磨擦。若操作方法得当,即可使玉件显出亮丽的外表。抛光过程是使抛光剂附着在抛光工具上,使之与玉器发生摩擦而实现的。

普通的玉石加工抛光工具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抛光具凸面、球面及随形表面的玉件,通常都用如毛毡、皮革、毛呢等制作抛光盘或抛光轮,称为软盘;另一类用于抛光具有平面的玉件,通常用抗压力较强的硬质材料如金属、塑料、木头等制作抛光盘。常将以金属制作的抛光盘称为硬盘,木头、塑料甚至沥青制作的抛光盘称中硬盘。玉石加工因多以弧面或曲面多见,所以更常用软质抛光工具。

玉石的上蜡

上蜡是玉石加工在抛光之后通常要进行的一道工序,实际上这不是对玉料的加工工序,而是对玉器的处理工序。上蜡也称过蜡。上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蒸蜡,二是煮蜡。蒸蜡是预先将石蜡削成粉末状,将玉件在蒸笼上蒸热,然后将石粉洒在上面,石蜡熔化而使玉器表面布满石蜡,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表面;煮蜡,则是在一容器中,将蜡煮熔,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将玉件放入一筛状平底的玉器中,连容器一起浸入处于熔融状态的石蜡中,使其充分浸蜡,然后提起,迅速将多余的蜡甩干净,并用毛巾或布擦去附着在表面上的蜡。

泰山玉现在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了,泰山玉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那现在泰山玉的价格几何呢?首先我们先给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泰山玉。

据吕氏天工泰山玉雕刻坊总经理吕向东先生介绍,自古先民们就已经用泰山玉制作碧玉铲、臂环、佩饰等艺术品,吕氏天工泰山玉研发中心藏馆目前便收藏有5000年前大汶口时期泰山玉斧,向世人展示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人工雕刻的泰山玉成品。它的珍藏价值不仅限于历史文物的珍奇,更将泰山玉石源远流长的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收藏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泰山玉,古书《山海经·东山经》里就有“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环水中多水玉”的记载。在秦汉之前,泰山玉非常受欢迎,它们甚至被当做‘镇山石’、‘辟邪石’来制作出售。”曹植在其泰山诗颂中尚有“玉石扬华英”之句,至明代《岱史》仍言“泰山玉久已失传”。可见,泰山玉在我国古代颇负盛名。

泰山玉到了明代好像销声匿迹了,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泰山玉又被重新发现。最初的泰山玉被包裹在一种叫做蛇纹岩的岩石里面,因为富含磷、钙、镁等元素,所以当时就被当成一种制造化肥的原料加以利用,按照每斤7分钱到8分钱的价格出售。后来,在挖掘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些蛇纹岩里面夹杂着一些破碎的泰山玉。在发现蛇纹岩中包含玉石以后,济南长清地区开始挖掘泰山玉。吕向东先生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只是发现少量泰山玉,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济南长清地区对泰山玉的挖掘,才逐渐把泰山玉引入市场,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泰山玉在当今的影响

目前泰山玉凭借其优良的玉质,身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多位国学大师的好评及收藏。国学大师文怀沙为泰山玉留墨“仰止”。书法大家范曾也对泰山玉有很高的评价。2007年12月份,吕氏天工玉雕坊的“国泰民安”玉雕作品受到中国近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的好评和珍藏。

泰山玉的升值价值

第一,玉料为价值高的泰山玉石。泰山玉石为石中上品,蕴藏量极少,有“镇山玉”和“避邪玉”之称,由泰山玉石材料雕刻成的作品有镇宅辟邪、平安富贵、养生养颜之功效。“吕氏天工”玉雕坊独家买断优质高品级泰山玉石,用捷径投资泰山玉石,储备几方高品级玉料,绝对保证玉料的真实性(全部经得起国家宝石质检部门的检验)。作品均由玉雕名师精心采用玉石雕刻中的高难度雕刻技术创作,蕴含极深的文化特质,而非一般商品。

第二,价值极高。极品泰山玉石都是产自于水料之中。因玉矿源枯竭,世面上已难已见到,蕴藏量稀少,玉石品级高并且目前已开发殆尽因此每年市场以价格翻番的高速度攀升,每年增值200%。全国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2000年来泰山时对泰山玉有高度的评价,而且因为有悠久的人文和自然历史蕴含在内,故我们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保值和增值价值。

目前泰山玉前景极其广阔。

古人是如何做玉的?揭秘古人怎么制玉器

说到玉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真的是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可以说华夏有多久的历史,这玉器就出现了几长时间,所以现在的学者对这个玉器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最近我看到一个问题,话说这个古人到底是怎么做玉的呢?这个玉那么坚硬,古人是怎么制成的呀?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最早玉和石是不分的。远古人类认为“石之美者为玉”,从石头之中将玉筛选出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金沙玉器是如何制作的?王芳透露道,通过显微痕迹探索技术,他们用显微镜观察玉器上的痕迹,从而找到其制作方法。经过切割、刮蹭、锉磨、抛磨、旋截等工艺后,可以观察到工具搅动矿物集合体后,矿物晶体形成的各种各样聚集形态。他们通过在实验室还原聚集形态依次找到了制作玉器的方法,从而揭开了玉器制作之谜。

通过实验的还原,专家惊奇地发现古人单是在玉器的切割上就有好几种办法:使用柔性的麻绳、棉绳等工具,带动解玉砂间接对玉料进行加工;或使用硬性的木片、砂岩片或金属片,单向或往复双向直接带动解玉砂间接对玉料进行加工。对玉器钻空、抛光等制作的方法更是繁多。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前前后后大概要经历过十二道工序,大致内容如下:

一、捣沙和研浆

捣沙研浆中,一玉工用杵将石臼中的石沙捣碎,而另一玉工则正在将捣碎的石沙用筛子将颗粒大小分类,随后用水漂去沙中的泥,之后干净的沙子被称为“解玉沙”,以备随后琢磨玉器之用。

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做“解玉沙”、“磨玉沙”。

二、开玉

没雕琢的玉料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其外表别的石头削掉。由于钢丝硬度往往低于玉石,因此,在剖开过程中,必须不断添加解玉沙。合着水的黑石沙从钢锯上吊着的茶壶中滴到玉璞上,玉工来回拉动锯子来开玉。

钢丝是割不动玉的,所以在树枝上挂着一个茶壶,壶底有洞,壶里装的是黑石沙和水,混着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滴到玉璞上,增加了锯的锋利度,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

三、扎碢

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结构颇复杂。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流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锋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四、冲碢

利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份,「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碢),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五、磨碢

利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表面。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相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出现一根圆柱,此时就得由最富经验的老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因为如果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使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的锥头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内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不同的轧碢形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类似牙医所使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此移动相当灵活、随意。

八、打钻

这是对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可以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十分擅于利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回旋转折处流利饱满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时候,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因为一般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是清清楚楚的不会被水洗掉的。距今五千三至四千二百年的良渚文化,已出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发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达到技法的巅峰。

十、打眼

这是专门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而又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因为这类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安装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状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形状相同。不同形状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状孔洞的木板。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反覆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

十一、木碢图

木碢是磨光的碢,一般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细的磨光。这时使用的工具结构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来细细磨光。

十二、皮碢图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也就是在木碢的外面,包上牛皮用麻绳缝好。再藉着旋车,配上「沁水宝料」,作最后的磨光。即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具体呈现玉色。

玉器琢磨的工艺技巧有哪些

玉工们拿到一块玉石后,不是随随便便就动手雕琢的,而是很有讲究的。首先,他们认为玉石是有灵性的物质,能否雕琢,要看与这块玉石是否有缘分。因此,他们要仔细的、认真的研究这块玉石,看到底适合雕琢什么,是否适合自己雕琢……。其次,他们决定了要雕琢什么和谁来雕琢后,随之而来的还要举行一些诸如择日、祭典、祭拜之类的仪式。然后,才开始对这块玉石进行“切” “磋”“琢”“磨”……,最终完成一件作品。

“切”即解料,就是用软性的麻绳、兽皮或者硬性的砂岩片、燧石片,单向或往复双向或多角度,直接对玉石进行加工,或者蘸些解玉砂间接对玉石进行切割加工;“磋”即修治,就是将切割好的玉料,用石英、黑曜石、燧石的石片或石核等工具进行;“琢”即饰纹,就是用比较坚硬的石片或木片配上沙子对玉器进行研磨纹饰或单向或往复双向对玉器进行钻孔;“磨”即整修与抛光,就是用坚硬的石片或木头、竹片等工具蘸上金刚砂,对玉器进行单向或同向往复加工,将粗糙面进行磨平、磨细加工,分粗磨、中磨、细磨。然后用兽皮、树皮、麻布、绢丝直接对玉器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或蘸上抛光粉,间接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玉器表面形成光泽。

玉工们用这么原始的工具,要完成以上这些工序,制作出一件像样的玉器,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他们用石片蘸点沙子去磨玉,要想在玉石上磨出一道花纹的话,要用掉很多石头片,也要用掉很多时间。就是在这样原始工具的琢磨中,我们的祖先制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绝世佳作,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玉文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了几千件玉器,精美绝伦。其中一件西周中期的高冠鹦鹉,更是精雕细琢(图片)。在鹦鹉高冠上不到两厘米的空间,密密麻麻排列了两百多根发丝,而且丝丝不乱不断。简直让人们都无法想象,当时的玉工是用什么工具刻出如此细腻的发丝。经过专家们多方的分析与研究,也没有定论。有一位外国学者根据南美土著石器的刻画推测,这件玉器上的发丝,可能是用海洋里一种沙鱼的牙齿刻画出来的,因为青铜、铁制工具根本刻不动玉石,用蘸砂琢磨的方法无论如何也磨不出这么细的发丝,只有这种沙鱼的牙齿可以刻动玉石,能够一笔刻画到底。可是,至今我们考古工作者也没有在当时的墓葬或遗址中发现沙鱼牙,看来这个谜底还有待以后的考古新发现来揭开了。

我国古代的玉工,有可能一辈子都在磨一件玉器,如果磨不完,儿子接着磨……。由于琢磨的时间很漫长,所以,雕琢出的玉器就凝结着玉工们毕生的心血和创作灵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美丽、精致、充满了灵性的原因所在。

该文章由作者:【追风少年刘全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