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哪怕买衣服、买菜都会踩过各种雷区和误区,更不用提翡翠这样中高端的商品。小编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买翡翠会遇到的误区。
误区一: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玉不琢,不成器”。好的雕刻工艺对玉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些甚至能起死回生——一块不起眼的玉经过巧手雕刻,价格能翻好多倍。可同时,翡翠界也有行话叫“无绺不遮花”,意思就是没有瑕疵的话是不会在这个地方雕上花纹的,一般一块好料子,匠人会尽量少动刀,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更多的料子。
买翡翠产品的时候,雕刻工艺确实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价值,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雕工很可能是为了掩盖玉石本身的瑕疵,所以要辩证地看待雕刻这件事。
误区二:有证书万事大吉
正规的翡翠玉石店基本都会出具商品的鉴定证书,但有证书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翡翠证书的含金量还算是比较高的,只要是有效证书,就能直接准确地证明这块翡翠是A货,当然,别忘了查看证书上的其他栏目内容,比如备注栏等。
而和田玉证书里面的水就深多了,有证书的和田玉一定是真的?即便那张证书是真的,也只能证明这块玉石是“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根本不能证明它到底是和田玉,还是青海料,俄料或是韩料。
误区三:景区购买翡翠
央视财经新闻的报道,前不久,江苏常州张先生和妻子去浙江旅游,在景点看中了一款和田玉镯,当时商家拍着胸脯保证是正品,张先生就花了一万多元买下了玉镯。可谁知,经专家鉴定,张先生花万元买的这款玉镯竟是玻璃制品。各大景区的所谓“成本价玉石地摊”,价格往往非常低,这让许多人心动不已,抱着“侥幸”的心态在景区买,出门旅游最好不要在景区购买翡翠饰品。虽说景区卖的翡翠玉石并不全是假货,但至少80%的翡翠饰品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一枚大药(即翡翠B货或翡翠C货)。
玉石市场水深,无论是为了日常佩戴购买还是为了收藏,希望各位翠友,都要注意避免踏入误区。
该文章由作者:【光合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