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玛瑙,翡翠三种玉石之间的区别?
和田玉,玛瑙,翡翠之间的区别在于:
翡翠为玻璃光泽,和田玉和玛瑙都是蜡样光泽,但好的和田玉为油脂光泽;翡翠密度达到3.33,和田玉2.96-3.17,玛瑙2.6-2.7;硬度方面,翡翠和玛瑙都是6.5-7,和田玉为6-6.5,和田玉相对较软。
构成这三种玉石的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都存在本质的不同。和田玉是一种由微晶体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岩,含极少的杂质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中国宝石学指出软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为和田玉,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5(OH)2(Si4O11)2。
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隐晶体结构,由于与水化二氧化硅(硅酸)交替而常重复成层。
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硬玉的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NaAI〔Si2 O6〕。
玛瑙是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玉石之一。玛瑙的质地细腻,色泽鲜艳,比较适合鉴赏。属于晶质的石英,天然的玛瑙颜色有非常多,有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或者是蓝色的等等。所以在民间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美誉,足以说明玛瑙的品种繁多。这些都是归功于玛瑙的形成过程,在火山的沉淀中,每一次的颜色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才导致玛瑙的颜色丰富多彩。
和田玉和玛瑙的区别在于,可以理解为玛瑙是玉的前身,还没有完全的形成玉的一种物质。玛瑙有玉的特征,但不是很强烈。玛瑙外表光滑,但是玉的外表会有少许的磨砂感觉。玛瑙的颜色非常多,但是玉石的颜色相对比较少。玛瑙是晶体,不适合雕刻,但是和田玉质地软,适合雕刻。另外和田玉外表是由纹路的,而玛瑙是没有的。
翡翠也是玉的一种,但是与和田玉不一样,和田玉是属于软玉,而翡翠是属于硬玉。翡翠的硬度很高,达到了7度。另外翡翠的色彩也是比较鲜艳的,由于翡翠含有不同的矿物质,翡翠外表表现出不同的颜色。翡翠与和田玉的主要区别在于,翡翠是属于硬玉,和田玉是属于软玉,同样属于软玉的还有玛瑙。
和田玉是由纤维交织结构是什么意思
纤维交织结构是多晶集合体珠宝的一种结构类型
珠宝的晶体类型主要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包含多晶质和单晶两种,多晶质又包含隐晶质和显晶质,非晶体只有一种。
玉石一般为多晶质集合体,就和田玉来说,有以下几种结构:
毛毡交织结构:类似毛毡交织在一起,均匀没有方向,是和田玉的一种常见结构
显微叶片变晶结构:矿物颗粒呈现片状,大致有方向,也是一种常见结构
显微纤维变晶结构:矿物颗粒呈现纤维状
纤维纤维状隐晶质结构:隐晶质矿物+纤维状矿物
显微片状隐晶质结构:片状+纤维隐晶质结构
显微纤维帚状结构:类似笤帚的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大致属于第一种毛毡交织结构,图例如下,其他几种结构资料中并没有合适的参考图片,建议参考《系统宝石学》
和田玉纤维交织结构是什么意思
纤维交织结构和田玉就是内部有一种云絮状的纹路,越是质地细腻的和田玉这种纹路就越细密和整齐。
购买翡翠等玉石之后,通常在玉石鉴定书中会发现关于纤维交织结构等字样,这也就是说通常把它作为衡量玉石品质好坏的一个因素,越是质地上好的玉石,纤维结构越清晰,纹路就越少,只有在显微镜或高度放大镜下才能够看到,相反,质地越差的玉石看到的表面纤维结构就越多。
和田玉纤维交织结构介绍:
购买和田玉等玉石之后,通常在玉石鉴定书中会发现关于纤维交织结构等字样,这也就是说通常把它作为衡量玉石品质好坏的一个因素,越是质地上好的玉石,纤维结构越清晰,纹路就越少,只有在显微镜或高度放大镜下才能够看到,相反,质地越差的玉石看到的表面纤维结构就越多。
纤维交织结构,是所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的排列特征,就是和田玉内部透闪石矿物晶体的排列方式,是所有和田玉都有的。
而平时说能看到结构,其实指的是和田玉结构的致密程度,致密程度不够,就有云絮状、粥状、毛毡状的视觉效果,致密程度足够细,肉眼就看不见云絮状、粥状、毛毡状现象。
简单来说,纤维交织结构指的是和田玉内部矿物的排列方式,而平时所谓的肉眼可见的“结构”,指的是因为质地不够紧密而出现的云絮状、粥状现象。
所以说当在一块和田玉上看到了云絮状、粥状、毛毡状现象,那么不应该说看到了结构,准确的说法是这块和田玉的结构不够致密,或者用通常的说法,这块和田玉肉质比较“松”。
请说出和田玉所属岩石的成因类型
产于新疆境内, 昆仑山至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的以透闪石为主的玉石。具体分布在塔里木板块公格尔中央隆起带、桑株塔格中央隆起带、柳什塔格中央隆起带、阿尔金断隆带。和田玉矿床一般位于海拔3300米至4600米,分布有“两头一中间”之说
1.和田玉几乎全部由细晶和微隐晶质、隐晶质结构的透闪石组成(优质和田玉透闪石晶体在0.01毫米以下),一般占96%—99%,杂质主要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透辉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墨,其中隐晶质结构质地,含杂质极少者尤佳。
2.和田玉形成于2.5亿年前的华力西期,特别是华力西中晚期,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距今17亿—14亿年)和蓟县系(距今14—10亿年)中的镁质大理岩。一般来说,围岩越纯越白,容易形成白玉并且质量也越好;围岩中含铁多容易成青玉;含炭多产生墨玉;围岩含锰、钛多色灰暗;含镍、铬色翠绿。
3. 对和田玉形成有利的侵入岩是花岗岩、闪长岩的过渡岩类,一般来说,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易形成白玉和青白玉,闪长岩易形成青玉。靠近岩体和田玉颜色越深,远离岩体颜色越浅。
4. 和田玉多在断裂构造带上或附近,特别是在构造带的上部。
5.和田玉形成时的温度为300℃—450℃,压力为0.2—1千巴。
和田玉成分是什么
17
化学成分: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
2
/17
晶系:其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为单斜晶系。
3
/17
结晶习性:本身为显微纤维状晶体的交织体。其原生矿床常为块状,又称山料。次生矿为巨砾或卵石。若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称仔玉,若原生矿经剥蚀后,仅经短途搬运而呈巨砾产出者,称山流水。
4
/17
结构:软玉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
5
/17
颜色:变化大,有极白、白、青白、青、黄、绿、黑等,并决定其亚种。
6
/17
透明度:半透明一不透明。
7
/17
光泽:玻璃一油脂光泽。
8
新疆和田玉的玉石结构到底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还是纤维交织结构?
新疆和田玉是标准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是指和田玉石的分子结构,如纤维交织在一起一样,有些致密感,但是中间还有些空隙,密度不高;而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则是在纤维交织结构的基础上,又如毛毡般紧密交错,自然比单纯的纤维交织结构致密。
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所独有的结构特点。新疆和田玉密度高、韧性高、油脂光泽耀眼;所以真和田玉,就体现出份量重、抗击打能力强、油性好的特点。
扩展资料:
和田玉玉质六大特征:
一、质地:
(1)质地非常细腻,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
(3)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4)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
二、硬度:
和田玉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硬度比较大,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
三、韧度:
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韧性与其特有的毛毡状结构是分不开的。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这是和田玉列为群玉之英的重要因素。
四、颜色:
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在和田玉中以白玉和黄玉为贵,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罕有,仅有新疆出产。
五、透明度:
和田玉在一般厚度下就属于半透明—微透明体,虽然能够透过光线,但看不清物体。这种透明度增强了和田玉光泽的温润之感,故而和田玉器在雕刻时不宜琢制太薄。
五、光泽:
和田玉光泽属油脂光泽,这种光泽很柔和,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
六、声音:
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一特性,其他非透闪石玉所不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该文章由作者:【书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