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钻石的台面是几边形的知识,以及钻石台面直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标准钻石的切割面是多少面
标准钻石的切割方式是57面体切割。
57面体切割包括:1台面、8风筝刻面、8星形刻面、16腰上小面、16腰下小面、8底部主刻面。
一颗钻坯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车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详见后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持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
扩展资料:
明亮型切割以下常见的切割方法
对于同等大小净度的钻石而言,品牌之间除了用镶嵌方法突出自己经典的加工工艺以外,也渐渐用独特的切割方式来章显自己的切割技艺。新奇的切割方法都可以申请专利。不过要说多新奇倒也说不上,不过是以上一些切割方法的融合,对切割机器的要求倒是很高。
但目的只有一个,追求不同的闪耀,不同切割方式呈现出来的钻石的闪耀程度都各有不同,是选择越闪越好的,比如明亮型,还是选择内敛些的比如公方型这些都看个人取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钻石切割
钻石是几面体?
主要的晶体形态有:
八面体:8个三角面,12条棱,6个顶角。
十二面体:12个五边形面,30条棱,20个顶角。
立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角。
菱形十二面体:12个菱形面,24条棱,14个顶角。
最常见的三种单形晶体形态: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和立方体。之所以称它们为单形是因为它们都各自拥有等同的晶面。而对于由两个或几个单形相互结合或贯穿而成的晶体形态,则称其为聚形。这类晶体会常常带有凹角。至于其它形态的金刚石则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圆粒金刚石,硬圆粒金刚石,高硬圆粒金刚石,黑金刚石等等…
钻石的琢型
钻石的琢型是指钻石被切磨加工成的形状,通常分为两大类:圆钻和异形钻,圆钻以外其他所有形状的钻石。
,一圆钻
1.标准圆钻型
标准圆钻型各种比例名称见图5-1-1。
图5-1-1 标准圆钻型各种比例名称
第一个提出现代圆钻琢磨比例标准参数的是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1899~1991年,时值1919年。按照托氏的设计,设腰棱直径为100%,则台面大小为53%。全高为60%~61%,其中腰棱厚度0.7%~1.7%,冠部角度16.2%,底部深度43.1%,冠角为34°30′,底角为40°45′。按照上述参数加工出来的圆钻,称为托尔科夫斯基标准工。在美国,一直把它作为理想工的标准,GIA至今还是把它作为评价钻石切工比例的标准尺度。
托氏当年设计标准参数时的指导思想是力求使钻石的“火彩”达到最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亮度。钻石的亮度主要来源于反射光和折射光这两种光线。实践证明,照在钻石上的入射光线一部分会从钻石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则会透过钻石表面折射到钻石内部;入射角越小,反射光也越少,折射光却越多,反之,入射角越大,反射光也越多,折射光却越少,见图5-1-2。
图5-1-2 入射角大小同反射光、折射光多少的关系
反射光以静和动两种不同的方式在钻石表面形成反光和闪烁光,即钻石转动或光源晃动时钻石表面或明或暗的闪光。反射光和闪烁光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钻石外露表面面积的大小,即:钻石小面数目的多少、大小及其排列匀称与否。
折射光与钻石的比例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大部分从成品钻石冠部进入钻石内部的光线,在钻石亭部发生两次反射之后,又从冠部最大限度地透射出来。托尔科夫斯基经过反复计算,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比例,见表5-1-2,其中实现全内反射最关键的一个比例就是亭角的角度40°45 ′。圆钻如此,异形钻纵向的剖面图底角也应该是40°45′左右。亭角太大或太小,换句话说,亭部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经过全内反射之后再从冠部溢出的光的总量,即影响钻石的“火彩”,见图5-1-3。
表5-1-2 圆钻主要品种各种比例比较
此外,从冠部溢出的光实际通过的是两个不同的途径:一部分从台面溢出,另一部分从冠部的刻面,即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和上腰面溢出。从台面入射又从台面溢出的光是不发生色散效应的纯全内反射光,而钻石冠部的刻面实际上相当于棱镜的作用,从冠部刻面溢出的光线将发生色散。这两部分给人感觉不同的光线的相对主次关系,就取决于台面的大小和冠部的厚薄,冠角的大小,如图5-1-4所示,左图:台面过大,导致亮度大而“火彩”不足;右图:台面过小,导致“火彩”强而亮度不足;中图:台宽比适中,保证“火彩”和亮度的均衡。
图5-1-3 亭角大小对钻石“火彩”的影响
图5-1-4 台面大小和冠角大小对钻石“火彩”的影响
从目前国际钻石行业的情况看,美国GIA是以托尔科夫斯基标准工为标准,欧洲多半是以Scan DN标准工为标准。
2.其他圆钻型
,1瑞士工
一般适合于成品重0.03~0.05ct的钻石。上下共34个刻面:正八边形台面1个,冠部小面16个,底小面1个,底部小面16个,其中三角形小面占多数,见图5-1-5,a。
,2高亮工
其明显不同于标准圆钻的地方在于:两个主面之间的腰小面,包括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不是两个,而是三个,从而在标准圆钻的58个小面数目上增加了16个,总共有74个小面,见图5-1-5,b。
,3王牌工
由纽约“王牌钻石大师”公司研制。它的特点在于台面不是八边形,而是正十二边形,从而使冠主面和底主面的数目相应地增加到各12个,同时使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的数目相应地增加到各24个,总共86个小面。其他特点还有:台面小于50%,星小面比冠腰小面高,底腰小面只为底主面的一半左右,见图5-1-5,c。
,4马格纳工
它以正十边形的台面为特点,并且将冠主面一分为二,将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一分为三,使小面总数达到102个,即台面1个,正十边形,星小面10个,冠主面20个,冠腰小面30个,底主面10个,底腰小面30个,底尖1个,见图5-1-5,d。
,5美国圆钻
被认为是最早的圆钻,19世纪中叶盛行于英国。其冠小面的排列已经接近现代标准圆钻,惟其全高几乎与腰棱直径相等,现代标准工仅为60%,出成率虽高,但火彩不好。此外,其台面小,约为腰棱直径的三分之一,而底尖面反而较大。近八边形台面的任一边同邻接的星小面和冠主面的棱线接近成一直线,见图5-1-5,e。
,6葡萄牙工
一种台面呈正十六边形,冠底部各5层,每层16个小面,加上底尖,合计162小面的放射型圆钻。主要适用于大钻石,见图5-1-5,f。
,7公主144工
这种磨工是在马格纳工、王牌工和高亮工的基础上综合开发出来的。它同标准圆钻显著不同的是:把每一段与16个冠腰小面对应的腰棱都磨成了三个小棱面,在腰棱和底腰小面之间增加了一圈16个三角形的小面和一圈16个菱形的小面,从而使钻石的“火彩”更加强烈生动,这一点在钻石转动的时候尤其明显,见图5-1-5,g。
值得指出的是,下文还会提到一种正方或长方形的公主工,通常是57个小面,偶尔也有144个小面的,莫把它们与“公主144”工混淆。
,8螺旋工
台面为正十二边形,冠部的小面有5层,底部有8层,以台面和底尖为中心呈螺旋状排列,图5-1-5,h。
,9帝王工
帝王工是近年由香港裕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研制的,其特点是以标准圆钻型为基础,将标准圆钻型的星刻面、上下腰面均做了两分割,并在腰部切出了96个面,这样构成了194个面。帝王工即使在光线弱的地方,其外周部分也能闪烁出光辉,图5-1-5,i。
,10“八箭八心”工
属于标准圆钻型的变体,近年来较为流行。其特点是对称性很强,切磨角度略有变化,比例不在理想范围内,见图5-1-5,j。
,11单翻圆钻
常见于分钻的切磨,冠部仅有一个台面和八个主面,亭部只有八个面,共17个面,见图5-1-5,k。
图5-1-5 不同的圆钻型切工
,二异形钻
1.常见异形钻
常见的异形钻主要有七种:马眼钻、心形钻、梨形钻、椭圆钻、祖母绿钻、长方钻和公主型钻,见图5-1-6。
图5-1-6 常见异形钻品种
,1马眼钻
马眼钻也称“橄榄钻”、“船形钻”,在现代钻石磨工中素有“琢形王后”之称。
马眼钻的长与宽的比,以1.75:1~2.25:1为最好,2.25:1~2.50:1次之,大于2.50:1或小于1.50:1则较差。
,2梨形钻
梨形钻,又称泪滴钻。梨形钻的长宽比,最好是1.50:1~1.75:1,1.75∶1~2.00:1或者1.50:1~1.25:1亦可,大于2.00:1或小于1.25:1则较差。
,3心形钻
心形钻是一种将圆钻和梨形钻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放射型琢形,为古代印度工匠所发明。三角形薄片双晶原石最适宜做心形钻,出成率因石而异。
心形钻的特点:①不算心顶的缺刻,底尖应位于几何中心处;②冠主面倾角为33°~34°;③心肩部的底主面的倾角应为41°,腹部的倾角应稍大,约为42°;④长宽必须基本相等;⑤完工之后,腰棱一般都磨成了一连串的小腰棱面。
,4椭圆钻
椭圆钻有标准型和瘦长型两类。标准型的长宽比为1.3:1~1.5:1;瘦长型的长宽比为1.5:1~2.0:1。
,5祖母绿型钻
祖母绿型切工是一种倒角的多边形阶梯型切工,通常为长方形,其小面的层数标准的是上下各三层,也有各两层和各四层的。祖母绿型钻是仅次于圆钻的最流行的切工和琢形,被誉为现代异形钻群体中的“灰姑娘”。
祖母绿型钻的长宽比根据原石大小为1.1:1~1.50:1不等。
,6长方钻
长方钻通常是长方形,其长宽比值往往比祖母绿型磨工大。因为切磨长方钻侧重于考虑保重,所以它们腰棱形状和各种比例都可以有不同寻常的伸缩度:有的可以很长很薄,有的也可以很短,长宽比接近正方形,两条短边也可以不一,从而形成一个带点锥度的等腰梯形。
长方钻被列入常见异形钻,主要是因为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首饰的群镶,所以一般尺寸都不大。
,7公主型
腰棱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冠部小面呈放射状,底部小面呈山峰形,通常有57个小面,偶尔小面数也可以多达144个。注意不要与“公主144”工钻混淆。另外,齿形工也曾一度称为“公主工”,注意区别。
2.少见异形钻
少见的异形钻品种很多,可归纳为三大类型、12个系列:
放射型 玫瑰系列、鞍垫系列、“贵妇人”系列、星形系列
阶梯型 台面系列、多边形系列
混合型 拜丽思系列、绚烂系列、公主系列、齿形系列、“五朵金花”系列、任意形系列。
,1玫瑰系列
玫瑰工起源于400多年前的印度,世界名钻中的“莫卧儿大帝”、“奥尔洛夫”和“光之山”都是玫瑰工。
玫瑰工是现代放射型磨工的始祖,一般都采用平底,不磨小面,冠部是圆拱形,其拱高低不一,但均磨有小面。所用的原石大多数较薄,加工时但求保重,不太讲究比例,故不太“出火”。
玫瑰工的种类繁多,主要品种见图5-1-7。
图5-1-7 玫瑰工的不同种类
,2鞍垫系列
古鞍垫形钻石呈圆角的长方或正方形,且四边稍微向外凸出。现代的鞍垫钻除保留以上风格外,冠部瓣面排列接近标准圆钻,底部差异较大,见图5-1-8。
图5-1-8 鞍垫系列
,3贵妇人系列,见图5-1-9
图5-1-9 贵妇人系列
,4半边系列,见图5-1-10
图5-1-10 半边系列
,5星形系列,见图5-1-11
图5-1-11 星形系列
,6台面系列
台面工是一种最古老的磨工,只在正八面体原石上稍加修饰而成。从晶顶开面磨出一个较大台面和一个较小的底尖面,再把各个晶面抛光即可,见图5-1-12。
图5-1-12 台面系列
,7多边形系列
同属阶梯型磨工,但腰棱外廓形状各异,见图5-1-13。
图5-1-13 多边形系列
,8拜丽恩系列
1970年10月由南非磨钻大师巴兹尔·沃特梅耶先生创制,他用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B”只换了其妻子姓名Marian中的第一个字母“M”,以表示他们之间爱情的结晶。
拜丽恩工冠部采用阶梯型磨工,底部采用放射型磨工,皆在提高成率和增加光彩。四方形的拜丽恩工钻石有62个小面,祖母绿型有70个小面,见图5-1-14。
图5-1-14 拜丽恩系列
,9齿形系列,Profile cut
齿形工是一位名叫阿帕德·雷吉的人1961年在伦敦首先创制的,旧称“公主工”。它采用一般不为首饰行业所用的薄片状原胚制作,底部做成一排挨一排的41°的“V”形槽,腰棱形状则可以随意“裁剪”,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来,见图5-1-15。“灵活有余,而火彩不足。”
图5-1-15 齿形系列
,10“五朵金花”系列
1988年由钻石中央统售组织,CSO顾问盖比·托尔科夫斯基创制,共五款,均以花名命名。主要针对低色级、晶形欠佳的原石设计,见图5-1-16。
图5-1-16 “五朵金花”系列
,11象形系列
这个系列的磨工主要根据原石腰的形状,因材制宜地琢磨出马头形、蝴蝶形、花朵形、鱼形等形状,小面的排列自然无规则可循,见图5-1-17。
图5-1-17 象形系列
什么是钻石切工的台宽比,全深比,亭深比多少
台宽比是指圆钻最上面的平面,术语叫台面,是个八边形,相对两个角的顶点有它的最大直线距离,这个值与圆钻最大直径之比叫做台宽比。
亭深比是指圆钻的亭部的高,即最大直径以下的部分,像亭子一样,与圆钻全身高之比。这个高都是从底尖处到平面的的垂直距离。
你所说的台宽比53.0-66.0%,亭深比41.5-45.0%,这个范围太广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圆钻的做工数值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是证书上的数值,依照经验看这个证书99%是国内常见证书的一种,这些证书的分级笼统模糊,自己都搞不清楚标准是什么,仅仅能勉强证明你的钻石从鉴定仪器的鉴定结果看是真的。其他的任何问题都说明不了。
钻石是几边形的?
钻石原石的形态:
最常见的是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另外还有正方体,再就是四六面体,聚形常见的是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合成钻石立方体和吧面体的聚形多见.另外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钻石原石往往是扭曲变形的,因为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原石晶体受到岩浆熔蚀或熔解,构造应力或机械破碎的作用.
观察钻石不仅要观察晶形,还要观察表面特征,如三角凹痕、三角座、生长阶梯、纹理、结节、凹角和青鱼鼓次纹等。
还有一些特殊的钻石原石,如带壳钻石、烟雾钻石、氧化钻石、劣等钻石、黑钻、圆粒钻石、磁性钻石。
钻石具有八面体完全解理,对于加工钻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钻石的台面是几边形和钻石台面直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钻石台面直径、钻石的台面是几边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该文章由作者:【糖水不等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