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和田玉玉牌,镂空雕刻五福捧寿,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
五福捧寿是由五只蝙蝠组成的,清代最为出名,你这个照片太模糊不太好鉴定
请问这个玉牌值得买吗?价格大概多少合适。多谢了。
首先,这是一款能出证书的和田玉,真品无疑问,可以放心。
但值得说明清楚的是,现在国家对和田玉的鉴定标准是:透闪石玉统一归为和田玉,不做产地区分。这意味着俄料,韩料,青海料这些广义和田玉,都是能通过鉴定获取证书的和田玉。
楼主这款牌子,就是俄料,而不是新疆和田玉(山料,籽料,山流水料),它的优点是色泽协调,牌型规整,用料足实,也就是说佩戴看相还是不错的。缺点是料质致密度一般,油性糯性欠缺,而且雕工不是手工雕琢,而是电脑雕刻(这是有模板的),造型略显刻板,行话叫少味道。
和田玉不同于翡翠,除了注重外观,更在意手感,说白了,除了看,和田玉是用来把玩的,所以这类玉牌属于中低档的和田玉牌,目前玉器市场行情在1800到2500元的价格区间,至于上面的印戳,楼主可以一笑置之,这是套路,现在印戳满天飞的。
汉代双面兽纹和田玉珠值钱吗
汉代双面兽纹和田玉珠值钱
兽纹,一种是古人使用器具上刻画的各种以兽类为形象的装饰纹饰,多见于青铜器,其他如彩陶、铜镜也有涉及;另一种是模仿野兽体表纹理特征的服饰文化现象,从衣服到鞋子围巾和配饰。
兽纹这一元素无处不得到时尚单品的青睐,如今的兽纹除了传统的豹纹外还有斑马纹蛇纹等,由单调的黑白色演化成绚丽的彩色,而且颇受明星的追捧。
汉代和田玉龙玉佩至今值钱吗
当然值钱,汉代玉器属于高古玉器,何况还是和田玉这样的名贵材质,历来是玉器收藏市场的宠儿,价值不菲。
但关键是器物是否真的到代,不是仿古玉,材质确实是和田玉?这些元素很关键,需要看清楚实物才能评估。
玉牌上的童子和蝴蝶是什么寓意?
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蝴蝶:很久以前,蝴蝶就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被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蝴蝶是最美丽的昆虫,被人们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蝴蝶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表现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又因为蝴蝶与耋同音,故蝴蝶又被作为长寿的借指。 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点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
常见的有: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
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
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
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
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
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
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
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
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
汉代玉器的玉器分类
追溯历史,早在8000年前左右,我国古代先民便开始制作玉器。不过进入汉代以后,因当时国势强盛,加之玉材来源丰富,汉代玉器才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并由此奠定了古代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格局,以至“汉代玉器”一词到今天已成为古代玉器“精品”的代称。
汉代玉器的六大分类
1. 礼仪用玉
自先秦以来,礼仪用玉一直是玉器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据《周礼》记载,先秦时代的玉礼器主要有璧、圭、璋、琥、兵器等七种,但是到了西汉时期,玉礼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七种玉礼器中,除了圭和璧还有兵器仍然用于礼仪活动外,其余四种均不再用作礼器。当时玉璧的用途也分两种,一种天子用于祭祀的玉璧,另一类玉璧主要用于佩挂,这类玉璧的制作很讲究装饰的华美且多用透雕手法,从而使玉璧的形态变得丰富多样。
如图是夔龙蒲纹玉璧。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直径22.5厘米,青玉制成,璧用同心圆绳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外区为变形夔龙纹。根据该玉璧的尺寸和质地推测,该玉璧应是祭祀礼器。图2,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戈。宽17.2厘米,高11.2厘米。整体玉戈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动物形象生动传神,堪称西汉玉雕艺术品中上乘佳作。这件玉戈的刃部未见使用的痕迹。当属于礼兵器。
2. 丧葬用玉
重视丧葬的社会风气是汉代人观念意识的又一体现。道家认为玉是“天地之精”,是“阳精之纯”,故而当时有吞食玉屑能致长寿之说。汉代的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玉握和玉面饰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由金银丝等材料编缀玉片成人形并着于死者身上,即所谓“金缕玉衣”;九窍塞是用来堵塞尸体九窍的玉器,以此防止尸体的腐朽,还有玉棺等。
子房山三号汉墓出土的玉面罩有23块玉片,勾勒出人的五官,较为形象写实。人们对它的观念与玉衣相同。
3. 日常用玉
作为日常用器的玉制品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恐怕与玉材的特性有关,汉代的日用玉器主要有杯、盒、卮、枕、印、带钩和玉砚滴等。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日常用玉中也不乏构思奇巧的精彩之作。为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耳杯,高3.8厘米,口径11.1到14.3厘米,玉色清白呈半透明状,通体抛光,尽显质朴简洁之美。耳杯常用于饮酒,也可用于食器。
4. 装饰用玉
装饰用玉器历来是玉器艺术中品类最为丰富,造型和纹饰最为多样的一类,汉代的装饰用器也是如此。尤其是用作佩饰的玉器,汉代在继承先秦风习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汉代佩玉的品种主要有各种透雕装饰的玉璧、玉璜、玉珠、玉人、玉环、玉管等。特别是在艺术风格上,汉代玉佩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洞山二号楚王后墓出土的龙凤纹玉环为素面或作绞索形。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凤纹玉环,该器直径7.9厘米,玉环黄白色,通体透雕。整环以三条虺龙蟠绕而成,环身透雕有熊、凤鸟及卷云纹。
5. 玉艺术品
汉代玉器中纯粹用作欣赏的艺术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却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性和工艺制作水平。
6. 辟邪用玉
另外,汉代玉器中还有一类辟邪用品,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管。长26.2厘米,宽2.9厘米,玉管为两根同样细长圆管并联而成。两端连接处各以浅浮雕技法雕出一兽面纹。兽面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威严。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辟邪有关。
就艺术的整体而言,玉器只是汉代艺术大树上的一个小分枝而已,但它却能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汉代艺术的基本风貌,传递着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为后人开启了一扇通向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之门。
该文章由作者:【佛曰不可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