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汉语汉字)

妻,汉语常用字,读作qī或者qì,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古代婚配习俗之一,抢劫女子,成亲生育,后引申为男子配偶,老婆,又引申为娶亲,讨老婆。男子的配偶:~子。~室(指妻子)。~小(妻子和儿女)。~离子散。

妻(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妻,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妻”字(图1)从又持女发,即由“每(女子生育)”和“又(抓)”组成,会夺女(抢亲)为妻之意。西周金文中的“妻”字(图6)所从“又”与上部发形交叉,后上部逐渐声化为“甾”。战国文字中的“妻”字(图9)多从女从甾声,后发展为《说文解字》古文中的“妻”字(图11)。

到秦文字时期,“妻”字(图10)女发或作“Ψ”形,为《说文解字》篆文中的“妻”字所本(图12)。《说文解字》篆文中的“妻”字由手把头发梳成三束发式的示意图和“女”构成。三束发式是周代已婚女人的典型发式,整个字的意思是梳三束发式的女人,由此产生妻子的含义。“Ψ”形隶变作“十”形后,“妻”字如图13所示,以后字形是其变体。隶变后楷书写作“妻”。

现代释义

妻qī

男子的配偶:妻子。妻室(指妻子)。妻小(妻子和儿女)。妻离子散。

妻qì

以女嫁人。

详细释义

妻[qī]

〈名〉

(会意。小篆字形从女,从屮,从又。“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本义:男子的正式配偶)

同本义

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

庶人曰妻。——《礼记·曲礼》

天子有妻、有妾。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内则》

妻也者,亲之主也。——《礼记·哀公问》

妻者,夫之合也。——《春秋繁露》

夫妻反目。——《易·小畜》

令妻寿母。——《诗·鲁颂·閟宫》

又如:妻妾(嫡妻与侧室);妻房(妻室,妻子);妻儿(妻和儿女;妻);妻姊妹婚(再与亡妻之姊、妹缔结婚姻);妻谒(透过得宠的女子去干求请托)

周代宫中女御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另见qì

妻[qì]

〈动〉

以女嫁人

黥布归芮,芮妻之。——《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

妻娶(嫁人和娶妻)

娶女子为配偶

齐侯又请妻之。——《左传·桓公六年》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奸淫

妻略妇女。——《后汉书》

妻略(奸污霸占)

另见qī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第十二下】【女部】

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女部】

妇与己齐者也。

注:妻齐以叠韵为训。此浑言之也。《曲礼》:“庶人曰妻。”析言之也。

从女,从屮,从又。

注:七稽切。十五部。

又,

注:逗。

持事,妻职也。

注:释从“又”之意。

屮声。

注:说“从屮”之故。铉等以不应既云“从屮”又云“屮声”,删此二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部】

古文:?、?。

《广韵》:七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千西切,并音凄。《说文》:妻,与己齐者也。《诗·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又令妻,令善之妻。《诗·鲁颂》:令妻寿母。

又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呼妻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他处。姚宽曰:犹会稽人言家里。

又梵书《莲经注》:佛有妻,名耶须。

又《集韵》:千咨切,恣平声。义同。

又七计切,音砌。以女嫁人曰妻之。《论语》:以其子妻之。一曰妻者,判合也。夫者,天也。故于字夫正而妻偏。

该文章由作者:【变态学教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