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文化标志)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将“图腾”一词引进中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

简介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 “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

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和称呼体现出来。如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鄂温克人称公熊为“和克”(祖父),母熊为“恶我”(祖母)。苗、瑶、畲的盘瓠传说。匈奴狼的传说(《魏书·高车传》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神物天使之然。”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

象征

"totem"的第二个意思是“标志”。就是说它还要起到某种标志作用。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同时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图腾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图腾标志最典型的就是图腾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图腾柱,在中国东南沿海考古中,也发现有鸟图腾柱。浙江绍兴出土一战国时古越人铜质房屋模型,屋顶立一图腾柱,柱顶塑一大尾鸠。故宫索伦杆顶立一神鸟,古代朝鲜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鸟杆,这都是图腾柱的演变而来。

用途

图腾的用途

Totem: a symbol of one group, mainly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one group from the other.

From a totem, one can draw inferences about an ethnic group's myths, historical records and customs. In primitive times, it was believed that certain natural objects or animate beings have a blood connection with their ethnic heritage. Therefore, a certain animal or plant could be used as the image or sign of the ethnic group.

图腾:一个群体的象征,主要是为了将一个群体和另一个区分开。由一个图腾,人们可以推理出一个族群的神话,历史记录,习俗。在原始时代,可信的是某些自然物或是一些众生的画像与他们的族群遗产是有一些血缘上的联系。因此,某种动物或植物会用作某一族群的标志或象征。

历史记载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子孙后代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认识

图腾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人与图腾有什么关系?有三种认识:

1.图腾是自己的血缘亲属,他们用父亲祖父母等亲属称呼来称呼图腾,并以图腾名称作为群体名称。

2.图腾是群体的祖先,认为群体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

3.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这是人类的思维有了一定发展后,人类了解到人类与兽类之间有很大差异后,他们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但图腾祖先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

简介

图腾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腊、阿拉伯地区、以色列、日本及中国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

动物占多数原因

为什么图腾崇拜中,动物又占多数呢?这是缘与当时初民的眼界险隘与氏族制度的特点。原始人不懂得男女媾和繁衍人类的道理,而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某种动植物,特别是动物有密切联系;氏族的祖先就是图腾动植物的化生或转世。在原始的初民社会中,人们除了动植物外,还能到哪里寻找材料解释人类的起源呢?动物与人类在许多地方与人相似,又有许多人类没有的优势,如鸟能在空中飞,鱼能在水中游,爬虫会蜕皮,又避居于地下……这一切,都正是初民们把动物放在图腾对象第一位的原因。

产生时期

图腾产生于什么时期呢?一般认为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人们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对自然界充满幻想和憧憬。他们对人类生殖繁衍的缘由也不清楚,以为自生的繁衍是图腾动植物作用的结果。到父系氏族时,生产力逐步提高,人们也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否定了自己同动植物的亲属关系。此时,图腾信仰也就接近尾声了。但在历史中,图腾信仰并未完全销声匿迹,他还在文化、艺术、生理等方面产生着影响。

图腾的起源

当前,人们并没有揭开图腾起源的真谛。流行的说法有:名目论图腾名称是原始初民搅诨号而产生的;食物说因各地的主要生产物相异而产生;生产说集团位置固定后,猎取一定的动物而形成;还有妇人妊娠说、幻遇说、恐惧说及变形说等。

图腾的演变

(三个阶段)

一、初生阶段,这时起,图腾对象与自然形态极为相似。

二、鼎盛阶段。这时期,生产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同时,祖先意识加强,形成了“兽的拟人化”。初民把图腾对象赋予了人的部分特征,图腾形象开始达到半人半兽的图腾圣物。

三、图腾对象开始转入了祖先崇拜。

图腾的基本特征:(以图腾观念为标志,他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又包含氏族的一些制度。)

1.每个氏族都有图腾。

2.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氏族图腾有血缘关系或某种特殊关系。

3.图腾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4.图腾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是一个整体。

文化艺术

文化

所谓图腾文化,就是由图腾关念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也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图腾当做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图腾的崇敬而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英语统称之为totemism。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图腾文化的核心是图腾观念,图腾关念激发了原始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逐步滋生了图腾名称、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外婚、图腾仪式、图腾生育信仰、图腾化身信仰、图腾圣物、图腾圣地、图腾神话、图腾艺术等,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

艺术

1.旗帜、族徽

中国的龙旗,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以狼为图腾西夏狼主”50年代,哈萨克族部落有的还打着狼旗。东欧许多国家都以鹰为标志,这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罗马的古徽是母狼,后改为独首鹰,东罗马帝国成立后,又改为双首鹰。德国、美国、意大利为独首鹰,俄国(原始图腾为熊)、南斯拉夫为双首鹰。表示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波斯的国徽为猫,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狮为徽志。这些动物标志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原于原始的图腾信仰。

2.服饰

瑶族的五色服、狗尾衫用五色丝线或五色布装饰,以象征五彩毛狗,前襟至腰,后襟至膝下以象征狗尾。畲族的狗头帽。(据传说,盘瓠为人身狗首形象。畲族传说,其祖先为犬,名盘瓠其毛五彩。高辛帝时,犬戎犯边,国家危机。高辛帝出榜招贤,谓有能斩番王首来献者,妻以三公主。龙犬揭榜,前往敌国,乘番王不备,咬下番王首级,衔奔会国,献于高辛帝。高辛帝因其是狗,不欲将公主嫁他,正在为难之际龙犬乎作人语:“你将我放入金钟之内,七天七夜,就可以变成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饿死,打开金钟一看身已变成人形,尚留一头未变。于是盘瓠穿上大衣,公主戴上狗头冠,他们就结婚了。)

3.纹身

台湾土著多以蛇为图腾,有关于百步蛇为祖先化身的传说和不准捕食蛇的禁忌。其纹身以百步蛇身上的三角形纹为主,演变成各种曲线纹。广东蛋户自称龙种,绣面纹身,以像蛟龙之子,入水可免遭蛟龙之害。土蕃奉弥猴为祖,其人将脸部纹为红褐色,以模仿猴的肤色,好让猴祖认识自己。

4.图腾舞蹈

即模仿、装扮成图腾动物的活动形象而舞。塔吉克人舞蹈作鹰飞行状。朝鲜族的鹤舞。龙舞、狮舞。

神话传说

图腾神话是由图腾关念衍生的。先有图腾观念,然后才有图腾神话。它是解释某种有生物或无生物之所以成为图腾的神话。它主要以口传和笔传的形式把某种有生物或无生物说成亲属,祖先或保护神;或把它们说成是祖先的恩人;或把它们说成是人类和万物的创造者。

图腾神话在中国古籍和近现代民族中残存颇多。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二大类:祖先恩人神话和始祖创生神话。

一)祖先恩人神话

祖先恩人神话就是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说成是祖先的恩人,或说祖先在危难之际受到它的帮助而脱离险境。因而,人们感激它、崇敬它、把它奉为图腾。

二)始祖创生神话

始祖创生神话是图腾神话中最重要的神话。这类神话又可分为三种类型:1.为动物创生神话;2.为植物创生神话;3.为无生物和自然现象创生神话。

影响

图腾作为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标志,常常对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龙为例,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涉及龙的内容,几乎随处可见。

《周易》作为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在很多方面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意识。《周易》中的乾卦,是开篇第一卦,其卦文均以龙为象征:“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龙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物,是图腾,这可以从《周易》的这些话中得到印证。就因为如此,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皇帝是龙的化身,因此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秦始皇被称做“祖龙”,中国各族人民成了“龙的传人”。由于龙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编出了许多有关龙的故事,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民俗。在汉语词汇中,与龙有关的词也多到不可胜数,在近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单是以龙字为词头的词语就有数十个之多。

发展

彩陶的具像图案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人面鱼纹”,人面鱼纹是以异物同构的方式,将人面图案和鱼图案合为一体的。其含义很可能是以人面为图腾的部族和以鱼为图腾的部族合并。

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

图腾崇拜与图腾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图腾与图腾文化的研究就成了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图腾研究,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的风俗、民族的共同心理,对认识一个民族的民族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龙图腾

起源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龙图腾认知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中国历代君王,皇袍上都以龙为帝王标志。说明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龙就是一种权利、力量、智慧的综合体,龙的广义解释,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人始终爱龙、望龙、信龙。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各地图腾文化

福建人以蛇图腾纹身的习俗

上古三代时,福建境内至少居住着7支互不相属的土著部族,古文献称之为“七闽”。春秋末,楚灭越国,部分越人遁入福建,史称这个时期的福建土著为“闽越”,他们喜欢傍水而居,习于水斗,善于用舟,最重要的习俗是以蛇为图腾、断发纹身,盛行原始巫术。《说文解字》在解释“闽”字时说:“闽,东南越,蛇种。”所谓“蛇种”,意谓闽越人以蛇为先祖,反映他们对蛇的图腾崇拜。在相当长时期内,这种崇拜一直存在于闽越族的后裔中。如闽侯疍民,直至清末仍“自称蛇种”,并不讳言。他们在宫庙中画塑蛇的形象,定时祭祀。在船舶上放一条蛇,名叫“木龙”,祈求蛇保佑行船平安,若见蛇离船而去,则以为不祥之兆。清代,福州一带疍民妇女,发髻上多插着昂首状蛇形银簪,其寓意亦为不忘始祖。

各地图腾

列举

中国—龙

俄罗斯—熊

韩国/朝鲜—木槿

蒙古—苍狼白鹿

新加坡—狮子

马来西亚—马来虎

泰国—大鹏

老挝—亚洲象

缅甸—圣狮

斯里兰卡—狮子

孟加拉国—睡莲

印度—狮子石刻

尼泊尔—黄牛

乌兹别克斯坦—凤凰

哈萨克斯坦—飞马

吉尔吉斯—雄鹰

土库曼斯坦—阿尔哈捷金马

叙利亚,埃及, 利比亚—萨拉丁神鹰

苏丹—沙漠鹭鹰

阿曼—阿拉伯刀

黎巴嫩—雪松

沙特,巴林—椰枣树

阿联酋,科威特—隼

也门—鹰

罗马—狼

该文章由作者:【慢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