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师大,坐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筹建中)和芜湖市(赭山、花津校区),   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   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后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数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2022年2月,安徽师范大学正式启动合肥校区筹建工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赭山、花津校区, 校园占地总面积202.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5万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303.17万册;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本科专业88个。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

历史沿革

1928年于安庆市创建省立安徽大学;/n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此执教或主持校政;/n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首席军代表荆树鸿、副代表黎洪模等来安庆接管了国立安徽大学。12月,国立安徽大学成建制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同月,学校正式成立校务委员会,许杰任主任委员。共设文艺(内分中文组、外语组、艺术组)、历史、教育、法律、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园艺、农艺、森林、土木工程12个系,另办有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森林、艺术专修科及师资训练班。/n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 /n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n2011年,在中国网上,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大学”之一;/n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n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n2013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n2013年5月,学校入选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n2014年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n2018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n2019年4月,安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揭牌,是安徽省高教系统设立的首家学前教育学院。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n2021年1月7日,记者向安徽师范大学、肥西县教育局、肥西师范学校多方求证得知,安徽师范大学已经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拟将肥西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建为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5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正式揭牌。

2022年2月,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正式启动采购。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10月,安徽师范大学有18个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独立学院),共设有88个本科专业。学院专业如下:

专业

院系

所含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世界史、公共事业管理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投资学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俄语、法语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新闻学、广告学、广告学(艺术类)、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乘与礼仪、摄影、动画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统计学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学(师范类)、通信工程、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表演)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园艺学、应用生物科学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

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音乐学、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发展史略、小学生心理辅导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公共课)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6个,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1个、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园风光图册

校园风光图册(4张)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数学、地理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1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音乐学 、专门史、 应用数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

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化学、历史学、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英语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3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90余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970余人。拥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9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6人,13个省级教学团队,42个省级以上平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3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461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700余人,研究生5300余人,留学生250余人,成人教育生16700余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成立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余恕诚教授

2006年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方宾教授

2008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王先俊教授

2011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余恕诚教授。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

丁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2

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世华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3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陆林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4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钱广荣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5

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魏先文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

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伦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7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聂刘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8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席贻龙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9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焦华富

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心源

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分站

11

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5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守恒

教育厅批准

12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清

省电教馆批准

13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

2001年

教育科学学院

张克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14

美育研究所

2002年

美术学院

巫俊

学校批准

15

数学研究所

1982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宋卫东

学校批准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998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章昭辉

学校批准

17

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崔执凤

校级重点实验室

18

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3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魏先文

校级重点实验室

19

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年

生命科学学院

聂刘旺

校级重点实验室

2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2001年

国土资源旅游学院

查良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21

分析测试中心

1986年

环境科学学院

赵广超

学校批准

22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1987年

环境科学学院

吴孝兵

学校批准

23

女性研究会

2006年

教育工会

俞晓红

学校批准

24

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

教育部

学术交流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5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课堂。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2.5%和16.4%,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

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

学术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4.691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1.9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3.5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化传统

校训

厚德 重教 博学 笃行

校歌

2012年10月31日,安徽师范大学在2012年学校第41届秋季运动会上重新启用安徽师范大学前身——省立安徽大学校歌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校歌。校歌词作者为怀宁籍教授、省立安徽大学前校长程演生,曲作者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萧友梅。1933年由省立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安徽大学校歌》。

歌词全文如下: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n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n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n

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n

这首歌的词作者程演生是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英、法、日等国,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正式建立,因为时局动荡不安,到1932年,建立才五年的安徽大学面临内忧外患、经费奇缺、校务几近停顿的局面。程演生校长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积极筹措经费,广聘教授,建设校舍。一时之间,安徽大学学者云集,气象蔚然。/n

为这首校歌作曲的是被音乐史家称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的萧友梅先生,他曾是程演生校长北大时期同事。当萧友梅先生收到这首歌词时,吟读着这慷慨雄壮、对仗工整的古词句,先生被其中凝重的涵义、寓意深刻的皖学典故所感动,当即为其谱下四部合唱曲。自此,这首省立安徽大学的校歌被广大学子传唱开来。

社团组织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组织有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等;校学生会下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分会等十七个学生分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全面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联络和管理工作,是学生社团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六大类学生社团共43个;其中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社会科学型、学术科技型、文学艺术型、体育健身型 、公益服务型学生社团由校团委直接指导,学社社团联合会负责联络协调;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胡朝荣

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庆亮

党委副书记

蒋家平

党委常委、副校长

朱家存、陆林

副校长

彭凤莲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周新发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姚永朴

刘文典

程天放

程演生

傅铜

李顺卿

朱清华

刘乃敬

朱佛定

陶因

柯育甫

万昌言

万立誉

吴从云

童世杰

叶钟文

杜宜瑾

张海鹏

王星拱

何鲁

杨亮功

汪宏法

刘真如

李品仙

刘天予

程演生

朱光潜

杨亮功

李相勖

方向明

魏心一

陈韧

沙流辉

沈家仕

丁万鼎

蒋玉珉

参考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学界

田捷

谈 敏

张民选

王国健

朱小蔓

张国刚

檀传宝

李亚栋

张小祥

赵刚

龙腊生

毛兰群

沈国震

沈 旭

沈月毛

陈传峰

王如松

汪卫华

齐飞

王凤雨

朱江

姚永刚

韩斌

李斌

汪小全

邱小波

储成才

王启华

徐飞

朱良志

高 岱

史际春

蒋昌建

胡小明

潘德荣

黄晓楠

张允熠

石中英

舒咏平

池子华

张 杰

卜宪群

鲍鹏山

杜先能

吴春梅

王源扩

许志才

胡云腾

黄忠超

马 建

谢阳群

汪青松

何根海

张云

陆玉林

方柏林

吴立高

张春江

陶红峰

孙长永

吴言生

吴根友

储泽祥

曹进德

蒋永文

传媒界

胥午梅

朱晓琳

刘 春

吴 征

章敬平

丁学东

肖超英

丁祖荣

张士军

齐新

李修松

唐跃

王文有

张雪平

管必红

许成仓

孙云飞

梁桂

冯键

体育界

王春雨

学校地址

中校区: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赭山校区)

新校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花津校区)

学校荣誉

2017年6月20日,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8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1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2月19日,202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双决赛在西班牙韦尔瓦进行,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谭强和队友何济霆摘得男双银牌,获得亚军。

2022年2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入选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该文章由作者:【瓜田李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