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金矿位于陇南市文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名副其实的“金三角”。1997年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
简介
由于重点勘查的矿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而圈定的“金异常”矿区总面积达210多平方公里,专家预计,阳山金矿资源远景规模可望达到500吨左右。
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元人民币。金矿开发后,可日处理矿石1万吨的大型金矿,年产黄金约10吨,产值约16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费近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国家给文县财政补贴的2/3以上,将成为文县最大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阳山金矿离文县县城不到一个小时车程,阳山金矿在海拔2100多米的高楼山上,被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老百姓称为“金子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之为“宝贝地带”。由于金矿还没有正式开采,“5·12”大地震并没有影响到阳山金矿,正在当地进行勘探工作的武警黄金十二支队的官兵参加了当地的救灾抢险。
同时据第十二支队总工程师郭俊华曾对媒体介绍,在整个川北陇南矿脉勘探过程中,展开重点地质勘查的矿区面积仅有60平方公里,而他们通过预查圈定的"金异常"矿区总面积达210多平方公里,尚有三分之二的矿区面积未勘查。
据中国发改委网站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在甘肃寨上、山东大磨曲家、黑龙江金厂均发现了资源储量规模在50吨以上的特大型金矿。新的特大型矿产的探明将有可能改变目前甘肃黄金产量在中国范围内的比重。
在甘肃省政府在关于促进全省黄金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中提出,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岷县寨上金矿等大型矿区,设立为省级黄金矿产规划矿区,予以整体开发。该省要力争到2010年,使黄金年产量达到20吨,新增黄金探明资源量100吨,日处理矿石量200吨以上的矿山企业产金量占到全行业的75%以上,实现产金大省向产金强省跨越。
地质构造背景
该区是一个晚古生代凹陷区,地层以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不整合于中新元古代碧口群地层之上。石炭系一三叠系地层主要出露于西部,以碎屑岩为主。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分布于北部近东西向断陷盆地中。受中晚三叠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影响,先存地层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其后区内又发生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在中泥盆统千枚岩的构造破碎带内,尤其是在碎裂岩化花岗岩脉附近常发育金矿化,局部形成金矿体。
区域上的玛曲略阳深大断裂通过矿区,它由一系列弧形断裂构造构成,包括松柏一黎坪断裂、安昌河一观音坝断裂、白马一临江断裂等。阳山金矿即沿安吕河一观音坝断裂带分布,该断裂在矿区出露长30km,宽达数百米,NEE走向,北倾,断裂带内褶皱较为发育,而且,在褶皱翼部存在一系列次级断裂或层问剪切带,其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安昌河一观音坝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中。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三河口群第三岩性段,包括砂岩、灰岩(夹硅质岩)和千枚岩,其中,粉砂质~炭质千枚岩为主要含矿地层。矿区出露一系列岩脉和少量小岩株,沿构造破碎带产出,其岩性主要为中细粒斜长花岗斑岩,其次为云英斑岩和花岗细晶岩等。
矿体特征
矿石中主要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粘土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毒砂、黄铁矿、辉锑矿等。其中自然金主要以显微一次显微金形式包裹于毒砂、褐铁矿和粘土矿物中。
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粘土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等,总体表现为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特征,其中绢云母化、粘土矿化、碳酸盐化在区内广泛发育。从矿体到围岩有一定的蚀变分带现象,表现为近矿部位硅化、黄铁矿化较强,而远矿部位粘土矿化、碳酸盐化较发育。但由于受构造破碎以及围岩成分的影响,蚀变分带现象并不十分明显。矿体与围岩常无明显界线。
该文章由作者:【萨鲁法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